榕属(Ficus)植物统称为榕树,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全世界约750种。榕树和榕小蜂组成了迄今为止所知道的联系最密切的互利共生系统,雌性榕小蜂为榕树传粉,榕树为榕小蜂提供繁衍和栖息的场所,这种协同关系已延续了几千万年,是人们研究生物协同进化规律和进化历史的完美范例。

  榕小蜂个体小,只有1-2mm,成虫存活时间短,只有1-2天。虽有研究表明,同步性开花的雌雄同株榕树的榕小蜂,靠风速在林冠层上被动传播,距离可达到14km~30km,但对多数处于林冠层以下、不能借助于风力、非同步性开花的雌雄异株榕树,传粉距离被认为是极短的。而这类雌雄异株榕树的红色果实主要靠鸟类传播种子。通常,鸟类的飞行距离要比传粉小蜂远得多,也就是说种子对基因在居群间的流动更加有效。

  基于这种假设,华南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于慧博士等选取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雌雄异株榕树——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比较其在核基因与叶绿体基因两种基因水平上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探讨种子和花粉散布机制对粗叶榕遗传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的传播距离远远大于的种子传播距离,花粉流/种子流为21.4:1。由此可见,在雌雄异株粗叶榕的传粉系统中,其传粉者也是长距离传播的,而种子传播距离近,存在限制性基因流。

  目前,该项研究结果已被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Ecology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