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今日北京空气质量达“优” 绿色奥运信心坚定

2008.7.31

空气质量作为衡量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直以来也是北京奥运会的焦点话题。

7年前,北京大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为50%,7年之后,这一数字变为70%,尽管离北京人满意的标准还有差距,但显然人们享受了比以前更多的蓝天。

图为北京采取现行措施后(7月20——7月30日)的空气质量日报状况,其中7月30日空气质量污染物指数为43,达到了“优”的级别。

北京从7月20日开始就实行了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然而其后的一周里,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广大市民感觉天气闷热,天空能见度差,人们期待中的“蓝天白云”的天气似乎并未出现太多,出现了4天空气质量污染物指数超标天气。这也使得外界对于北京市在奥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特别是空气质量充满疑虑。

28日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北京市刮起了2到3级的风,再加上一阵“及时”雨,让人明显感觉到了凉爽。而且从28日开始,北京的空气污染物指数连续三天降到了100以下,跨入“良”的级别,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数据,30日空气污染物指数为43,达到了“优”的级别。

北京回应外媒对空气质量及其数据的“质疑”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国外媒体更加关注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在近日连续几个空气质量“超标”后,立刻就国外媒体对北京的空气质量及其数据表示怀疑。

据介绍,20日至28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分别是55、65、67、85、113、110、118、113、96。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近日回应说,这组数字说明总体污染物排放水平在下降,比去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了20%,同时,污染物积累的速度在明显放缓。

面对有媒体关于“限行后空气质量更差”的质疑,杜少中说,从6月下旬开始陆续执行的几个层次的机动车停驶制度,使得目前北京每天停驶的机动车数量达到200多万辆,相当于上个世纪末北京汽车的保有量,这些措施肯定是有效果的,他不同意空气质量更差的说法。他希望大家不要完全用自己的感觉去评价天气的好坏,而应该用监测数据。北京的阴天、雾天是自然现象,跟污染没有直接关系。

“能见度降低,许多人就认为空气质量有问题,但我们清楚,那其实不是污染,是雾,一种自然现象。”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费利29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北京的空气质量比外界想象的要好,他认为奥运会期间因空气质量调整比赛时间的可能性很小。

此次限行,效果为何不那么明显?

在2007年8月17日至20日4天间就进行了“好运北京”综合测试赛空气质量测试。根据北京环保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表明,4天的限行措施,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期间空气质量均为2级良。同限行前的8月16日相比,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等和机动车有关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日均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在15%到20%左右。

尽管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此前曾多次对媒体表示,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没问题,但事实上,从2008年7月20日实行单双号机动车限行措施后的一周,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数据表明,北京市空气质量有四天超标。

为什么这两次限行效果为何差别如此之大呢?杜少中分析说,主要是没有明显的对流天气和强降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北京市气象局气象台台长郭虎在期间解释说,近日天空能见度差主要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造成的,并不是环境污染的表现。相反,充沛的降雨对净化空气十分有利。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奥运会空气保障技术组组长朱彤称,改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气象条件,以往北京夏季的静风天气只有一两天,可这次却持续了近一周。限行措施虽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但如果天气条件不利于其扩散,那么累积作用将非常可观。

另外,近期北京空气中的湿度较大,雾气致使沙尘极易附着在细小的水汽中,不易沉降或飘散,加上风力不大,空气中的扬尘不能迅速扩散,地面扬尘上升到空气中便造成可吸入颗粒增加。

绿色奥运 北京有信心

据权威部门统计,北京的“蓝天”数量,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6年的241天,翻了一番多;2007年的“蓝天”数为246天,比2001年申奥成功当年提高了15.6%。

为了履行绿色奥运的承诺,确保民众健康,奥运前,北京大批重污染企业停产、减产,百万辆机动车限行,公交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有信心兑现承诺,经过分析也是完全可能的。”杜少中代表北京市,代表全中国向世界承诺。北京在申办奥运会时,对奥运会的空气质量做出了三项承诺,目前已经全面兑现了两项。第三项承诺,即奥运会期间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保障北京奥运会有良好的空气质量,这项承诺的兑现还需要通过奥运会来检验。

奥运会会期只是短暂的,而环境保护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奥运会后,如何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保措施制度化、长期化,这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人民网北京7月30日专电)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