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主题成效显著

2016.4.28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迅速与计算机、数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的飞速进步使植物育种这一传统领域迅速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还方兴未艾,基因组编辑又使得人工定向改造成为现实。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长期重视对植物育种研发的支持,“十二五”以来,领域专门设置“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主题,在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等方面给予支持,该主题也成为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体量最大,支持强度最高的板块。经过5年精心组织,该主题部分项目已经顺利结束执行期,4月14-15日,朱英国院士和朱玉贤院士带领专家组听取了“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等项目共计46个到期课题的答辩汇报。

   经过答辩和专家组质询,2015年执行到期的46个课题顺利通过了技术验收,涌现了一批亮点成果。在品种创制方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持“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课题产生的两系杂交水稻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优质高产多抗小麦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课题参与单位山东农科院作物所创制的超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22”、河南农科院小麦所创制的优质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366”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功能基因组方面,中科院遗传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团队成功解析了控制水稻株型的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的调控网络,成果发表于著名期刊《自然》并入选2014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毛龙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功对六倍体小麦供体A、D基因组进行测序,成果发表于《自然》,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团队分子水平对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和广亲和基因S5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比较完善的阐述,揭示了水稻籼粳杂种育性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此外,该主题下还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遗传》、《植物细胞》等著名期刊,培育了一大批农作物和林果花草等优质新品种,积累了一大批重要的育种新材料,既充分展现了现代农业科学的前沿,又体现了生产实践的深厚基础,是科学技术“顶天立地”的良好注释。该主题的实施,为“十三五”新启动的“七大作物育种专项”提供了前期储备,为我国实现作物种业全链条发展,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夯实了基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