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公斤只是试验田里的数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超级杂交稻米质不好。”“超级杂交稻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在全国上下都在为超级稻的全新纪录而欢呼时,有关中国超级稻的质疑声一直不曾断绝。

  对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9月24日下午,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一楼会议室,超级杂交稻“Y两优2号”研发团队负责人、袁隆平的学生邓启云告诉新华社记者,杂交稻是自然杂交来改良品种,与在实验室内通过遗传操作,将一类生物的基因整合到另一类生物的基因组中进行系列的转基因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9岁的邓启云表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每年都会接待全球各地的参观访问者,每次袁隆平都特意交代他用超级杂交稻煮饭给客人尝尝。据很多来访者反映,杂交稻的米质和口感与泰国米的区别已不大。

  羊古坳乡雷峰村试验片海拔300多米,生态条件、光线都比较好,生育期长,物质积累也比较多。“在这里,产量能突破900公斤并不意味着大面积推广也能有同样的成绩。”邓启云说,即便按照农业部关于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也需要在同一生态区连续两年亩产达到900公斤才意味着目标的初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