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依赖榕小蜂传粉形成种子,榕小蜂也只能在榕果内的小花上产卵繁殖后代,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维持榕蜂共生体系稳定的机制成为科学家们一直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榕小蜂为找到接收期榕果,要经过长距离飞行,那么是不是个体较大的榕小蜂更有可能找到寄住榕树?榕小蜂在进入榕果时,要钻过覆有层层苞片的苞片口,那么苞片口是否对榕小蜂个体大小有限制呢?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协同进化组硕士生刘聪在导师彭艳琼的指导下以对叶榕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 Mayr为研究材料,通过测量比较刚出果榕小蜂、到达榕果榕小蜂、夹死于苞片口榕小蜂和进入果腔榕小蜂的个体大小,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到达接收期榕果的小蜂的个体明显大于刚出果的榕小蜂,夹死于苞片口的榕小蜂明显大于进入果腔的榕小蜂。这说明在寻找寄主的过程中,个体较大的榕小蜂更有可能到达榕果,但是榕果苞片口限制了榕小蜂个体的最大程度,即苞片口成为了榕小蜂个体大小的“过滤器”,稳定了榕小蜂个体大小。这也有利于榕蜂共生体系的维持。该研究结果发表在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