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5日,坎昆气候大会第一阶段的各方代表磋商全部结束,盘点进程过半的本次大会不难发现,与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唇枪舌剑相比,本次大会火药味明显变淡。除了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遭到多国代表痛斥外,整个大会在平静而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原因很简单,各方都降低了对大会的预期,并且明白,争吵无益于分歧的解决。

  会议低调开锣 日本成抨击焦点

  由于坎昆会议之前已经召开过多次联合国气候谈判,谈判各方对相互间的分歧都非常清楚,因此对可能的最终结果,各方代表都出言谨慎,大会也在较为低调的气氛中开幕。

  尽管如此,会议仍然出现波澜。会议第三天,日本代表团忽然强硬宣称“永远”不会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减排承诺,给大会蒙上一层阴影。这一表态是日本在原有立场上的严重倒退,受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谴责。

  另外,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12月3日表示,坎昆气候大会的结果必须涉及目前气候谈判中的所有核心问题。这一表态与很多与会国家的看法大相径庭。分析人士指出,要求所有参会方在10多天会期内就气候谈判涉及的所有核心问题达成协议,这一主张不现实。此外,加拿大、俄罗斯等国支持日本,要求所有国家承担同样的减排责任;小岛国联盟认为将地球变暖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远远不够,要求全球更大幅度减排,控制升温幅度。这些都成为今后谈判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