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监管部门要求自制火锅底料、饮料和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公示所用添加剂名称的“大限”时间,已经过去1个多月,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郑州等地媒体却均曝出“公示令”执行不力。本报记者近期在走访北京市多家火锅店后,也发现未公示或者公示不全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火锅店,记者点餐时问及锅底的公示情况,服务员有些警惕地表示不太清楚。稍后一位自称是老板的人前来向记者解释:“我们没做公示,也没人管。放什么是厨师的秘密,不过放心,我们放不起那些东西。”随后记者又调查了几家位于不同城区的火锅店后发现,公示执行不力的情况大多集中在中小型火锅店内,这也是有关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难点。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原队长谭梁之表示:“很多餐饮店以商业机密泄露为由拒绝公示,其实并不利于自身的品牌建设。在出现‘化学火锅’事件后,只有敢于公示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且要求的是公示名称和用量,而不是具体调料的比例,对商业机密不会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