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追思国学大师季羡林

2009.7.21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

  12日起,北大百年讲堂拉起进场围栏,供各界人士前来拜祭。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均穿着素色衣服,耐心地静等待着入场赴灵堂追思,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17日。

  7月19日,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季老是众所周知的国学大师,他是他那辈学人中最年轻的。建国以后,北大各系主任,集中了一批中国学术的顶尖人物。中文系主任杨晦、历史系主任翦伯赞、哲学系主任金岳霖、西语系主任冯至……季羡林是东方语言系主任。这批人里季老最年轻,别人都是1920-1930年代留学的,他是1940年代。因为年龄的关系,这代学人,季老最后离世,他成了一代人的代表。他的荣誉,属于他的时代。

  大师已逝,风范长存。季老留在身后的,是一个被他用毕生心血打磨得异常光亮的、名副其实的“大师”铭牌。这一铭牌,固然是因其在古文字学、历史学、东方学、佛学等诸多领域皆创下的卓越成就,更是因其在治学态度、处世品德方面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在今天,环顾我们周围的许多大学,频频提出要“培养”出多少“大师”的指标,要把多少学科提升到国际领先的地位,孰不知“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用行政手段封赠的“大师”也未必是真“大师”,一个学科的发展需要遵循自身的学术规律。大学及其大学教师在追求“学术”指标的功利陷阱中难以自拔,在无比煎熬中辛苦地挣扎跋涉着。我国的大学,如何才能铺平追求真理的道路呢?与其整日呼唤“大师”的横空出世,不如先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形成学术民主、自由创造的空气。大学学风不正,除了搞坏大学学术风气,阻碍教育水平的提高;搞垮学者队伍,培养庸人懒汉;拖垮大学教育,使其无法立足于世界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这将影响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若任其发展下去,先生有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感觉,就不再是感觉而是现实了。

  “国人自此以后再无大师”,这或可看作当今学术道德普遍沦丧,以及世人逐利主义日益风行之下,人们对一位从治学到品行均超然物外的老人所表达的深切缅怀之意。从中也愈可窥见一代大师的寂寞,无论是其治学专业还是其学术风骨,世人概莫传承,徒留“大师”之名栖息于人们逐利的手中。如不出意外,季老逝去之后,以其“国学大师”之名标榜的文化著作势必风行。只是,一如季老所钟爱的荷花一般,它的风骨注定不同于这片逐利的学术淤泥之地。真正的学术是寂寞的,可如今的岁月,谁又堪寂寞呢?

  季羡林平生:

  季羡林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入哥廷根大学。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1946年5月,季羡林回国,并在当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1956年2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后,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组长、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语言文字卷》编辑委员会主任等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