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2015,国务院送给老师和学生的7个大礼包

2016.1.14


  (资料图)2015年9月8日,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并作重要讲话。李学仁 摄

  “我在贵州一个村寨看到,虽然破旧贫穷,但老百姓都觉得日子有希望。因为最近两三年,村里出了20多个大学生。整个村子的年轻人、孩子们都感到有上升的通道、向上的希望,全村的‘心气’都不一样了。”在2015年12月3日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谈到了今年春节前夕在贵州黎平蒲洞村的一次考察。

  教育,一直是李克强总理最为看重的事情之一。他在不同场合均表示过,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发展的重磅举措: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等。

  那么,这些文件具体怎样部署,又将发挥哪些作用?中国政府网新媒体与你一起来看。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让学生就业创业有“基础”

  政策 |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红利

  《意见》明确,要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修订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

  三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

  四是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

  五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六是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实施弹性学制。

  七是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八是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

  九是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015年5月13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国务院政策大礼包,乡村教师获利好

  政策 | 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红利

  《计划》指出,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计划》明确,要抓好8方面举措:

  一是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二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

  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四是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五是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

  六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七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八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2015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水平

  政策 | 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红利

  《决定》提出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一是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二是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三是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四是重点加强民族教育薄弱环节建设。五是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六是落实民族教育发展的条件保障。七是切实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领导。

  “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是《决定》的最大亮点之一。要知道,此前我国相关文件中,这一表述为“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从“协调发展”到“全面提升”,彰显出中央大力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更预示着民族教育的发展即将迈入新阶段。

  “全面提升”并非没有重点,而是各有侧重。要重点加强民族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支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

  ——2015年8月17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

  改进学校美育教育,让学校、家庭、社会互动互联

  政策 | 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红利

  《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意见》指出,各地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根据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通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综合改革实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意见》强调要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

  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互动互联,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是《意见》的一个创新点。《意见》提出,要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2015年9月28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政策 | 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红利

  根据《总体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总体方案》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将更加突出绩效导向,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

  “两免一补” 义务教育开启新里程

  政策 | 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

  红利

  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通知》要求,一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二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和北方取暖地区学校补助水平。三是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支持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城市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由地方建立,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四是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中央继续对中西部地区及东部部分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

  —— 2015年11月28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5〕67号

  完善博士后制度 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

  红利

  《意见》提出,通过改革设站和招收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培养考核,促进国际交流,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引进中的重要作用、设站单位在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团队中的骨干作用,推动博士后制度成为吸引、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的重要渠道。到2020年,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新进教学科研人员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博士后研究人员比例有明显提高,外籍和留学回国博士新进站人数进一步增加,人才吸引效应显著增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