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江苏放射性监测范围已扩大到土壤、饮用水、海产品

2011.3.29

  日本大地震后,核泄漏阴云始终笼罩。日本食品农产品污染超标的消息传来,也令江苏民众有些担忧,江苏的饮用水、海产品会不会受到影响?记者昨日了解到,虽然目前全省辐射环境仍处于正常,但考虑到日本核辐射事故的不确定性,从3月25日开始,土壤、饮用水、海产品等都列入了辐射监测范围。

  超大流量采样机“上岗”

  24小时监测辐射

  截至昨天下午,江苏已经布设了17个大气采样点,通过大流量采样装置,对空气中的气溶胶等尘埃进行全方位采样。“一般一个样品就需连续采样24小时,采集的空气样品体积,要达到约1500立方米。”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监测一科工程师孙恋君表示,该站从3月12日至今始终严阵以待,“虽然目前全省辐射环境仍处于正常,但考虑到日本核事故的不确定性,我们接上级指示,‘轮班倒’24小时持续监测。”

  据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站长陆继根博士介绍,站点大楼楼顶还新近配备了全省第一台高灵敏度自动采样装置,极其微弱的辐射都能捕捉到。“仅这一台,24小时采集的样品体积就约为15000立方米,采样速率是普通采样装置的10倍。”

  值班工程师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新近的降水中也还没有受到污染的报告。”记者在楼顶看到,外形很像双筒式垃圾箱的酸雨采样器,通过感应装置,能够在空气中降水的第一时间内打开顶盖、收集雨水;而晴天时,酸雨感应器又能变身“沉降灰”采集器,打开另一侧的沉积灰采集器,就能自动沉淀、吸附空气中的灰粒。

  放射性监测范围扩大 

  海产品检测最快要一个月

  日本东北地区9.0级特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江苏就开展了全省空气辐射监测。根据国家环保部要求,从3月25日起,江苏对南京、连云港两市的沉降灰、降水,南通、连云港两市的土壤、生物、地表水、饮用水及海水、海产品开展监测。

  “最先监测空气是因为空气采样能最快捕捉到辐射信号,而水和生物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陆继根介绍,水和生物的辐射监测主要是针对南通、连云港两座沿海城市。目前他们已经采集的样品有:连云港的海水、海盐、海生物、陆地生物(包括蔬菜);南通的土壤、地表水、饮用水、海水。此外,南京在上周完成了雨水样品的采集。采集的样品都已送到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实验室进行分析。

  工作人员介绍,食物、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含量非常小,需要采集很多样本浓缩。因此,检测除了采集和后期的检测、分析,中间有一个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过程。“比如海鱼样品,要先把鱼肉风干,去除有机体,再通过高温将其灰化,样品灰化后才可以监测,一条几十公斤的海鱼灰化后就只剩下200克左右。”预处理非常耗时,因此,整个检测也要较长时间。“这些样品最快下周能出结果,至于海产品最快要一个月左右。”

  既然需要这么长时间,那日本的检测怎么这么快呢?有专家解释,这是因为核污染事故后,饮用水、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如果超标多,少量的样本、简单预处理即可使其达到仪器的探测下限。这是一种应急检测,速度自然快多了。

  江苏辐射环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专家告诉记者,我国生活中的核辐射来源主要是天然辐射源。1983-1990年期间,国家环保部门在全国开展了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工作。在各省和直辖市中,江苏的辐射环境排名很低,人均的年有效剂量是0.48mSv纳戈瑞/时(1纳戈瑞/时=0.001微西弗/时)。这个数值只比北京和山西高,比其他省份都要低。

  陆继根介绍,人们大可不必“谈辐射色变”,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放射性,人类无时不在受到辐射的照射。食物、水、房屋、天空、大地等都有一定的放射性。这些微量的放射性对人体并不构成损害。

  陆继根表示,截至目前我省的监测结果表明,全省辐射环境处于正常水平,江苏田湾核电站周边环境辐射水平也在正常范围,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请公众放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