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三篇Science聚焦“实验室危机”

2015.6.30

  透明、公开和可重现被认为是科研的重要属性,研究者们也普遍认同这样的规范和价值观。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实际生活中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难以重复的研究结果引发了许多科学争议,而学术不端和造假行为更是给科学研究蒙上了阴影。实际上,不可靠的研究结果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被人们称为“实验室危机”。

   上周Science杂志以两篇观点文章和一篇社论的形式,探讨了解决“实验室危机”的各种途径,包括提高科研透明度、可重现性和科研诚信的具体措施。

   透明度和公开性促进委员会(TOP)由世界各地的学术带头人、杂志编辑和资助机构组成,旨在将科研规范和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改变目前的激励体系,促进科研的公开性和可重现性。

   TOP在本期Science上公布了进一步加强科研透明度和可重现性的新准则,这八个标准相辅相成,涉及了论文发表的各个方面。每个标准又分为三个等级,相关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来使用。

   此外,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安纳伯格庄园(Annenberg Retreat)召集了Carnegie Mellon 大学、加州大学、麻省理工、Georgia理工学院等一流科研机构的顶尖科学家,希望能够恢复高标准科研,确保科研诚信。

   他们在本期Science上发表文章,反思了影响科研结果可靠性的多方面因素,包括科研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学术奖励机制更倾向于正面的新成果,不同平台的审稿严谨性存在差异,数据不透明使结果难以复制等等。

   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途径,比如说根据研究质量(而非数量)进行奖励,全面提高审稿人素质,使用“主动撤回”和“有理由撤回”代替“撤稿”等等。他们认为,“撤稿”这一空洞的词语存在负面含义,可能会使发现错误的研究者不愿意采取行动。

   “学术机构、科学组织、杂志期刊、论文作者和媒体,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科研真正有意义,”Carnegie Mellon 大学的Stephen E. Fienberg教授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