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学时报:控制博士点非理性膨胀

2010.2.12

  扩张速度过快使得近年来博士点和博士生含金量明显下降

  最近,北京某“985”高校年度招聘计划中绝大部分岗位只招境外博士一事引起关注。根据该校研究生院网站数据,该校目前有100个博士点,博士生导师82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9名),每年招收博士生700余人。那么,为何不在本校毕业生中挑选?或者在其他“985”高校毕业博士中进行招聘?最合理的解释自然是该校对“国产”博士整体质量评价不高甚至比较低,否则又何必舍近求远地将橄榄枝伸向国外博士?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国产博士的低评价,这是一个整体判断,而非针对具体个体。

  1935年,当时的政府仿效英美体制颁行《学位授予法》,到新中国成立前,授予硕士学位数百人,没有授过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招收师资研究生,1957年招收科研研究生,至1965年累计招收研究生2万余人,之后中断12年。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1月1日正式实行学位制度。

  1982年2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6人通过答辩。1983年5月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时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博士答辩者已有18人,时称“十八罗汉”。1988年全国授予博士学位约1700人,首次超过同期从国外学成归来博士。

  1999年至2005年间,我国本专科与硕士生持续、大幅度扩招,博士生规模也急剧扩大,目前已经达到6万人之多。

  从授予学位人数看,美国大学授予博士学位从1875年23人到1974年3.3万人,用了100年时间。相比之下,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从1983年18人到2004年3.6万人,仅用了20年时间。

  “萝卜快了不洗泥”,扩张速度过快使得近年来博士点和博士生含金量明显下降。劳动力市场已给出了明确信号,高校用人不断提高博士招聘门槛就是最好的证明。国内高校博士招聘门槛的提高是分阶段表现的:第一阶段,学历查“三代”,考察博士本科就读高校是否是本科,进一步地再考察是否是重点本科。第二阶段,国内名牌大学与国内一般大学博士区别对待。名牌大学内部又区分为“985”、教育部直属与一般“211”。“985”和“211”高校甚至又区分进入批次之先后。第三阶段,将国外博士与国产博士区别对待。北京这所高校的举动表明,目前在国内重点大学,博士应聘门槛已经开始提高到第三阶段。

  尽管博士生规模已明显过大,但是高校申报博士点热情仍然高涨,两年一轮的博士点申报竞争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2009年发生的徐州师范大学申博失败教授停课、西北政法大学申博复议就是两个典型事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巨大。

  对于地方主管部门、高校管理层而言,博士点数量的增加是其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无论是计算工作量、增加个人收入,还是为自身主持课题增加人手、满足心理需要(带博士生当然显得比带本科生、硕士生更有派头、更有水平)等多方面原因看,成为博导、招收博士生都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正因如此,申报博士点可以说是高校内部上上下下、各方面最齐心协力、矛盾最小的工作之一。近年来,申报更名大学、申报博士点(俗称“两申”)是很多地方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很容易从互联网上检索到大量的相关工作计划、报告。

  由于种种利益使然,高校及地方有大干快上、不断扩大博士培养规模的内在冲动,如果在全国层面不进行主动、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博士点会不断增长、博士生越招越多,就业势必越来越难,就业层次势必降低。天津部分中学已经开始招收博士担任教师。

  博士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代表一国科研与教育最高水平,博士生培养质量应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考量。博士生培养规模如果完全依赖于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的自我调节,调节成本过高,更没有体现出教育主管部门的存在价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宜与教育部、人事部、发改委等部门密切合作,根据社会需求、科研投入、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从招生规模、招生单位布局、主要培养制度与招生政策等多方面加强对博士生教育的宏观调控。具体来讲,应当控制博士招生数量,适度压缩集中博士培养单位,适当扩大重点高校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博士方式的招生规模。

  美国每年颁发博士学位、招生数均大致在4万至5万左右,我国经济与高等教育实力弱于美国,没有理由超出。建议今后每年稳定小数额压缩招生规模,经过5至10年努力,压缩到4万至5万人左右。

  美国设置博士生项目高校约250余所。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院校740余所,拥有博士授权资格普通高校259所,目前“211”重点大学约110所,这就意味着大约140所地方院校也属博士培养单位。就多数情况而言,地方院校在文献资料丰富程度、高端学术交流机会、学术氛围、实验室条件等主要方面普遍逊于重点大学,博士培养质量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影响。应考虑通过博士点评估末位淘汰等措施,逐步将博士授予资格集中到拥有各类优质科研平台的大学。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少数特色学科与师资具备培养博士生的条件与能力,由于非博士培养单位只能以兼职博导招收博士生,博士毕业文凭没有体现地方高校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兼职博导大多是地方高校领导,能够动用相当人力财力,加上提升高校办学层次的诱惑,难免有自立山头的冲动,于是纷纷投入申博大潮当中,这是引发博士点竞争白热化、扭曲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采取联合培养方式的博士文凭上同时签署参与培养的地方高校名称,体现其工作与贡献,将有助于抑制近年来白热化、扭曲化的博士培养单位资格竞争,控制博士点的非理性膨胀,推动合理的高校办学层次结构之形成。

  (作者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研究员)

相关报道:

中青报:透视高校博士点负载的畸形利益

科学时报:失去博士点就失去了一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