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突破关键技术

2016.7.11

  日前,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国际上第一个对全球水循环关键多要素进行同步观测的科学卫星计划——“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已完成了主被动协同反演和有效载荷关键技术的攻关和试验验证,背景型号研制通过验收,为接下来的工程研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十三五”科学卫星计划的实施做好了准备,将争取在2019~2020年发射。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施建成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水循环特征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肆虐的水灾就是水循环特征在区域发生变化的典型案例。因此,如何提高对水循环特征变化的认识,提高我们的预报能力,是当前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

  “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将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对水要素敏感的三个主被动微波的传感器进行联合探测,对土壤湿度、雪水当量、地表冻融、海水盐度、海面蒸散与降水等水循环关键要素时空分布的同步观测将实现前所未有的观测精度和系统性。

  施建成透露,该卫星不但将通过先进传感器的设计和集成实现全球最强的观测能力,还将为水循环过程的相关模型和历史数据的改进提供新的机遇,提升预报能力,并通过这个预报模型来揭示研究和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

  同时,目前该卫星计划已受到国际地球科学和水循环领域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并与美国、欧洲等多国研究团队达成合作协议,卫星计划实施后,将以此为核心发起国际水循环卫星星座,更加全面地观测全球不同地区的水循环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从而大大提升我国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

  据了解,“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面向“十三五”的三个重点支持的背景型号项目之一,是我国第一个面向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的空间地球科学卫星计划,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对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性综合观测的科学卫星计划。卫星背景型号研究由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牵头,由该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波遥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联合承担,并联合院内外多个单位共同完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