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9日在京举办的“东盟+中日韩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区域”论坛上,农业部科教司处长李波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4800多万公顷,粮食损失约2000万吨,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据专家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特别是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情况更为严重,沙漠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在长江中下游等水稻主产区,强降水事件频率将有所增加,洪涝灾害加重,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容小觑。

  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国如何增强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粮食安全?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处长罗明表示,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病虫害加重和荒漠化加剧等自然灾害正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气候变化使得农业生产性不稳定性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的影响、增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对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各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