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2013生物制药工程论坛在沪举行

2013.5.15

  继2012生物制药工程论坛成功召开之后,由生物谷主办的2013生物制药工程论坛于2013年5月14日再次在上海举行。本届峰会将重点关注生物制药工程之细胞大规模培养、过程工艺设计及单次使用系统等热点主题,继续邀请科研机构及明星企业等知名专家、教授发表演讲并现场互动答疑,充分分析探讨相关技术进展以及应用现状,分享经典案例及成功经验。


105658_201305151529341.jpg

上海交通大学 李荣秀教授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李荣秀教授介绍了《抗体药物仿生亲和纯化工艺及其制造经济性分析》。

  抗体类药物以其有效性、高特异性和安全性在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亲和技术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成本昂贵,如单克隆抗体本身就需要高度纯化;其次寿命较短,主要由于其生物与化学性的不稳定性和难于维持结合活性所造成的脱落与降解;再次不能耐受在线去热源、清洁和消毒并难于满足生产的需求。而利用现代分子设计和合成技术发展的稳定小分子仿生亲和配基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仿生亲和介质由于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合成和纯化、使用寿命长、能够耐受苛刻的在位清洗等优势,在下游纯化工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05658_201305151531121.jpg

仿生配体技术研究平台

  新型亲和介质对多克隆药物和单克隆药物纯化条件,通过DOE进行,并进行验证;对3种不同的CHO表达的单克隆抗体样品一步纯化,纯度均已经达到95%(SDS-PAGE,SEC-HPLC)以上。多克隆抗体经过一步目标蛋白流穿,一步目标蛋白吸附,两步仿生亲和层析纯度也达到了97%以上(SDS-PAGE)。同时得到的目标抗体总收率均在90%以上,洗脱条件(pH4.3-4.5)比常规蛋白A介质吸附抗体的洗脱条件温和,降低了洗脱抗体聚集和失活的风险。在亲和介质对抗体的解离系数Kd和理论最大吸附量Qmax分别为2.25×10-6M和87.99mg抗体/g介质;在150cm/h的流速下,动态吸附量Q10%可达到28mg/ml介质;用0.5M NaOH在位清洗5个柱体积重复60次以上并未发现柱效有明显降低。通过ESI-MS检测并未发现配基泄露。用小鼠测定配基毒性发现耐受量是总配体密度的数百倍。质谱测定抗体纯化过程中的杂质蛋白残留发现仿生亲和介质与蛋白A亲和介质相当。

  仿生亲和介质大规模纯化抗体药物能够保证较高的抗体回收率和纯度,具有工业运用前景。


105658_201305151529342.jpg

华东理工大学 李素霞教授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李素霞教授带来了《生物制药的非动物源性》的报告。

  李老师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介绍、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动物源性问题、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的动物源性问题以及AOF生物药物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1970年代的支原体污染;1980年代的内毒素问题;1990年代的疯牛病恐慌等提高了人们对于动物园形原料医药工业总应用的安全性的认识,为了减少已知的污染物如BSE和未知的污染,生物制药公司促使细胞培养基生产商在选择原料的时候提高对无动物源性原料的关注度。截止目前,要求无动物源性的培养基等,基于对无动物源性的认识不同,要求提供不同规格的无动物源性的培养基等,就无动物源性而言,可分为三个水平primary level,secondary level和tertiary level。最高水平为tertiary level无动物源性。我国在2010版药典中也提高了对于动物源性病毒的关注度,例如要求检查细胞培养用胰蛋白酶的病毒和牛血清等等。

  AOF生物药物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有:无血清培养基、无蛋白培养基及其其它无动物源性原料的深入研发、推广和应用,降低其成本;在疫苗生产过程中,从政策上,限制或禁止小牛血清的使用以提高安全性;加快我国非动物源性生物药物的研发,替代传统的第一代的动物源性的生物药物;无血浆重组蛋白替代血液制品,如重组凝血酶替代血浆提取凝血酶、重组白蛋白替代人血浆提取的白蛋白等……


105658_201305151529343.jpg

京天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孙乐博士

  来自京天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孙乐博士带来了《抗体—药物交联物:高效,平民化的靶向肿瘤药》的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了两部分:抗体—药物偶联物和抗体药质量分析试剂。由于单抗诱导的免疫细胞毒性通常还不足以杀死实体瘤且用的剂量很大(每剂100~200mg)、价钱又相当之昂贵(每个病人每年4万美元),因此现有的单抗药并不理想,而抗体—药物偶联物则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三个重要因素为单抗、化学药与偶联剂。

  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常过表达,使EGFR成为具有良好前景的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靶点。批准上市的抗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有:艾必妥,泰欣生(CIM h-R3)等单克隆抗体,是与内源性配体竞争结合EGFR,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促进EGFR内化等作用产生抗肿瘤效应。虽然肿瘤抗体药物研究有着诸多独特的优势和诱人的市场前景,但现有的EGFR药物疗效都有限。美国基因泰克将肿瘤特异性单抗Herceptin与小分子化疗物DM1结合后,大大提高了抗体药的疗效,今年有望上市。

  孙博士说到:过去几年,我们研发出众多针对肿瘤标志物比如EGFR,EGFR VIII,VEGF,PDGF,CEA,PSA,CA15-3等的特异性单抗。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株抗EGFR-LA22单抗与化疗药物偶联,实验表明这种新型抗EGFR肿瘤靶向药物-LA22单抗药物偶连体,在体内抑制肿瘤的生长明显优于艾必妥-MMC,且这种新型抗EGFR肿瘤靶向药物-LA22单抗药物偶连体抑制肿瘤的生长不受K-RAS突变基因限制。


105658_201305151529344.jpg

主题访谈

  主题访谈《生物制药过程工艺与质量控制》,来自甘肃万洲健顺生物科技公司总裁罗顺先生、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公司生产总裁孙雷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李荣秀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李素霞教授参与讨论。


105658_201305151529345.jpg

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刘世高先生

  来自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刘世高先生介绍了《单次使用系统技术:质量和监管考虑》。

  刘先生的报告内容包括了四个方面:单次使用系统技术的介绍及其优缺点;质量考虑:过程评估/产品通用性;监管考虑和总结。

  制造生物制剂使用的单次使用系统技术的采用,包括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已成为在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由工业提高单次使用系统技术采用的主要原因有:强化质量成本率,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更大的操作灵活性,减少水和能源消耗,建立制造设施的速度。为了生物制剂GMP生产中单次使用系统技术的成功采用和实施,在产品开发早期阶段建立一种健全完善的QA策略和计划是非常关键,使质量可以在产品许可证的申请之前达到监管要求。

  报告将列出各种单次使用系统技术相关的主要的质量问题和风险,并提出解决这些质量监管问题和风险的一些建议。报告尤其关注一下几个方面:主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如何解决萃取物和溶出物的问题;环保方面的问题以及动物源性。


105658_201305151529346.jpg

药明康德公司 李锦才博士

  来自药明康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李锦才博士介绍了《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前景及挑战》。

  报告包括了背景介绍、一次性反应器技术的历史及主要产品特点、药明康德一次性反应器的应用、一次性反应器使用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技术发展前景。

  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在过去的5年里得到了迅速的扩大。目前新添的50-2000升规模的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中,一次性反应器已经占了大多数。小规模反应器中一次性技术也在迅速发展,随着需求的不断扩大,新的产品和技术也在不断涌现,给生物制药公司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同时,随着使用量和使用面的扩大,各方面的问题也陆续出现,尤其是细胞生长在一次性反应器中的问题。不同产品,不同袋子材料,甚至相同材质的不同规模袋子,都有可能导致不同的影响,基于这些和其它问题,供应商也在积极采取解决方案,并和袋子原材料的供应商加强合作,力求保障高质量,高稳定性的产品供应。


105658_201305151529347.jpg

赛多利斯公司中国市场部总监 王旭宇女士

  来自赛多利斯公司的中国市场部总监王旭宇女士介绍了《生物制药工艺过程控制技术》。

  PAT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工艺的理解进一步优化工艺节省成本,PAT是基于风险分析的结合工艺分析仪、工艺控制软件、DoE(实验设计)和MVA(多变量分析)的一个整体的系统,通过了解产品的关键属性,确认工艺的关键参数,应用相关的工具对工艺进行控制,保证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并节省成本。赛多利斯提供前面的PAT工具,包括了感应器、分析系统和自动化软件等,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在药物的研发、中试和生产的各个阶段。

  DoE的主要目的就是合理的设计实验,用最少量的实验快速找到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子及合适的水平范围,达到优化实验条件提高产量节约成本的目的。在生物技术上游工艺中主要用在培养基的优化,关键工艺参数的筛选和稳定性测试上。当然要增加DoE的自动化操作,有效整合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学分析软件是比不可少的。MVA多变量分析可以使整个生产过程的数据用统计学的手段进行分析,使数据压缩并可视化,找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趋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从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保证产品的质量。目前国际知名的制药企业如Pfizer、Amgen及Bilgen Idec都不同程度的应用了相关技术。


105658_201305151529348.jpg

主题谈论

  主题讨论《单次使用系统(single-use)》,来自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公司总裁刘世高先生、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公司高级主任李锦才先生、奥达国际生物技术(北京)公司副总监韩向宗先生和赛多利斯中国市场总监王旭宇女士参与谈论,并回答了现场参会者的问题,各位嘉宾也互相交流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给到在场参会者许多有价值的参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