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媒体针对国内多种面粉产品中添加偶氮甲酰胺问题进行了报道,提出虽然偶氮甲酰胺属于合法的面粉添加剂,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存在滥用风险。与此同时,偶氮甲酰胺属于致癌物质,对人体可能造成健康风险。对此,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关注点之一:滥用风险

  记者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第59页找到了偶氮甲酰胺。按照标准规定,其属于面粉处理剂,只允许使用小麦粉中添加,最大使用量是0.045克/千克,但没有规定偶氮甲酰胺的检测方法。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了数篇关于偶氮甲酰胺检测方法的论文,基本上都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2010年,上海食品研究所的周陶忆曾经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检测技术研究》一文。她告诉记者,这篇文章是作为该所内部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虽然检测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都比较理想,但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作为检测人员,她在小麦粉的检测工作中,很少涉及偶氮甲酰胺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