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的测定(四)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维生素K的测定(四)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  农药标准物质  无机标准样品  进口标准物质
5.HPLC色谱分析
色谱条件(推荐条件):
预柱ultrapack ODS,10µm,4.0 mm×4.5 cm。
分析柱:ultrasphere ODS,C18,5µm,4.6 mm×250 mm。
流动相:甲醇+正己烷(98+2)。混匀,临用前脱气。
进样量:20µL。
流速:1.5 mL/min。
紫外检测器:波长248 nm。量程0.01~O.05。
HPLC稳定性的测定:取标准应用液连续进行6次HPLC测定,计算峰面积或峰高的平均值、标准差和RSD%,如果RSD<1%,说明仪器稳定性良好。仪器稳定后方可进行样品测定。
6.样品分析
取样晶净化液20µL,按色谱条件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①定性:用标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
②定量:用样品峰面积或峰高在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其相应的维生素K1含量,或用回归方程求出其含量。
7.计算
X=(m1*2*V2*100)/(m*V1)
式中:X——样品中维生素Kl的含量,µg·(100 g) -1;
  m2——由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或回归方程求出的维生素K1含量,µg;
  2——样品提取后的定容体积,m L;
  V1——样品净化处理时的取液量,mL;
  V2——样品净化后的定容体积,mL;
  m——样品质量,g。
8.注意事项
①允许差及最小检出量:同一实验室同时或连续2次测定结果相对偏差绝对值≤10%,本法最小检出限为0.5 mg。
②维生素K1具有很强的亲脂性,溶于丙酮、石油醚、正己烷、异辛烷等溶剂中,而不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溶剂中。当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时,如直接用石油醚或正己烷提取会使样品变黏,因此,样品需先用丙酮提取,或先用无水Na2S04研磨再用丙酮提取,可起到吸收水分的作用,进一步地破坏样品的细胞组织,使提取效果更佳。
③如果氧化铝色谱柱柱效良好,首先被石油醚洗脱出来的应是胡萝卜素,且柱上没有胡萝卜素黄色带扩散的现象;叶绿素及其他色素停留在色谱柱的上方,没有或仅有少量位移,但不影响分离效果。
④洗脱液中乙醚含量的多少影响着洗脱液的极性,如果乙醚含量少,可使维生素K1的保留时间延长;反之,会使干扰物质被提前洗脱,影响净化效果。所以应严格控制洗脱液中乙醚的比例。
⑤根据标准维生素K1紫外扫描图谱,可见维生素K1于240、248、260、269 nm波长处有4个特征峰,其中260 nm的峰最低。将标准品用HPLC测定,以260 nm波长下的峰面积为1,则240、248 nm和269 nm波长下的峰面积分别为1.15、1.23、1.09。
⑥一般反相色谱,多用有极性的甲醇作为流动相。在甲醇中加人适量的非极性有机熔剂(如正己烷、异辛烷等),可以增加维生素K1的溶解能力,有利于缩短保留时间,减少出峰拖尾现象。本方法选择甲醇+正己烷(98+2)作为流动相,维生素K1的保留时间为(15.6±0.1)min。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维生素K的测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