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重点研发计划取代863、973之后

2016.3.09

  “前不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面启动,大家翘首以盼的重点专项指南终于陆续发布,标志着新一轮国家重大科研计划正式开始。”8日,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副局长潘锋委员在科技界联组讨论会上谈了他的感受。潘锋参与了一些重点专项的规划、实施方案和指南的编制工作,深感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政府部门退出直接管理项目后,对承担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专业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也同时感到目前存在一些项目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亟待解决。

   按照现行规定,参与“十三五”规划中一些重点专项的实施方案、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参加后续的项目遴选和评审工作。考虑到公平、公正、公开,未来参与评选的专家可能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潘峰认为,参与前期规划的专家多为领域资深学者,对国家需求和顶层设计具有清晰的理解。而随机选取的评审专家不一定能对整体布局有战略上的考虑,特别是对专项不同方向之间的取舍和平衡难于决策。

   “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也感到迷惘和困惑”。潘峰举了一个例子,指南中明确指出,“鼓励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然而,没有描述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体量申请这类大型项目。“还有其他具体而重要的问题,如项目组成的经费体量、青年科学家项目的具体要求、对任务考核指标的理解等,指南中也缺少描述。”

   “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作为基础研究类专项列出,体现了国家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视。”潘峰说。如何理解“通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全链条一体化设计”?潘峰认为,基础研究面向国家需求的总体要求非常重要。但是,对以基础研究为主的项目提出全链条一体化的要求可能值得商榷。“改革前,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项目的分类很清晰,863、973和科技支撑计划可以分别实现。”潘峰认为,改革后,如果要求一个经费体量为千万元级、实施时间为五年的基础研究项目完成全链条过程是不现实的。

   “会考虑短有短的设计,长有长的设计”,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回应潘峰,他们会根据每一个计划从基础、技术到应用的规律来一环一环设计链条长短。对于一些资深专家可能会被排斥在项目实施之外的担心,李萌介绍,目前,7万多规模的专家库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完全按照制度规则运行,抽取专家时可能会形成不了小同行评议,而是大同行评议,大同行专家有可能并不真正了解某专业方向领域。“我们在想通过一定标识的办法来解决。”

   李萌说,等通过一年的运行,可能还会有更多问题浮现出来,是好事。“只要能发现问题,我们就想办法解决。”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