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原子能院:建设新一代放射性束装置

2016.5.12

  5月6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共同提出,建造北京在线同位素分离丰中子束流装置(北京ISOL,又称BISOL),以使我国在核物理基础研究和先进核能材料研发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放射性核束物理是国际核物理研究的前沿,其中原子核稳定性边界和超重元素合成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突破将对整个自然科学产生重大影响。”原子能院副院长柳卫平表示,这些研究都需要高强度的极端丰中子核束,而目前国际上已建成和计划建造的大型核科学装置都无法产生这样的束流。

  他介绍说,产生放射性核束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线同位素分离法(ISOL),另一种是入射粒子破裂法(PF)。“但二者都有‘天花板’,前者只适于产生寿命较长的不稳定核素,后者束流品质有限、极端丰中子核束强度较低。”

  突破这个“天花板”的革命性思路是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而目前国际上还没有ISOL与PF结合型的装置建成。

  BISOL将采用反应堆与强流氘离子加速器双源驱动,用ISOL和PF相结合的创新方法产生高强度的丰中子核束,其束流强度比现有和在建的国际最先进的装置提高两个量级,还可以产生与国际聚变材料辐照装置(IFMIF)接近的聚变能量中子束流,可将国内外核科学研究的诸多方面首次推进到迄今尚未达到的前沿。

  另外,BISOL利用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可以在支撑BISOL开展核物理研究与核能材料辐照测评的同时,同步提供热中子束流开展多种应用研究,例如中子散射研究、中子活化分析及核药物制备等。

  “在2025年左右建成后,预计每年提供束流时间可达8000小时,提供百余个基础和应用实验,吸引国内外用户千人以上。”柳卫平表示,BISOL将成为向国内外全面开放的世界级大型核科学平台,吸引国内外最优秀的团队前来开展基础前沿和重大应用研究。

  据悉,BISOL的建设内容已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并将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候选项目提交国家主管部门审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