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南京大学院士组9月连发两篇Nature综述

2013.9.09

  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刘志红院士是国际著名的肾脏病专家,杰出临床医学科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发表综述性文章,介绍中国的肾脏病现状,以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相关成果公布在9月的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杂志上。

  在第一篇文章“Nephrology in China”中,刘志红院士介绍了中国肾脏病患病及治疗现状,这是中国肾脏病界学者首次应邀撰文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国肾脏病的发展现状。

  在过去10年间,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不断增长,患病人数已超过1亿。随着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还将不断增加。

  文章指出,目前面临的挑战有许多,例如相对许多西方国家患者接受透析率低,地区和人群医疗保健条件不足等。中国肾脏病学会(CSN)正在努力倡导慢性肾脏病预防,以及增强早期检测,治疗等,以减少和降低慢性肾脏病的死亡率和长期负担。此外,肾脏病研究也发展迅猛,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并且中国肾脏病学会也加强了与其他国际肾脏病协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促进中国肾脏病研究的发展。

  另外在“The 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des: a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这篇文章中,刘志红研究组与其他研究组合作,阐述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许多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

  对于这种疾病,随着分子技术的进步,现在可以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生物样品中的基因和基因产物。但是大多数组学研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除了大型基因组研究以外,都受到样本量不足,缺乏来自肾脏活检样本的特异性数据等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发展出一种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协同研究。

  通过将分子数据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结合在一起,将能最终全面和系统解析这些疾病的特点,并有望提高针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