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南京日报:“生态红线”传递双重福音

2013.10.17

  本报昨天报道,南京超过五分之一市域国土被划入“不开发”区域。最新公布的《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明确,我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要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生态红线将作为一条“高压线”,红线内的范围将进行分级保护,一级区域禁止任何开发,二级区域原则上也不能进行开发利用,要把好山好水原封不动地留给子孙后代。

  这条重要新闻,至少传递了双重福音:对今人,它是一颗“定心丸”;对子孙,它是一个“大礼包”。

  先说“定心丸”。在全市划定的93处重要生态功能区里,既有钟山风景名胜区等15处风景名胜区,也有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等3处地质公园,还有夹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等21处饮用水源地……读到这些熟悉的名字,让人感到安心和欣慰,因为生态红线一旦划定就要强力管控,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能踩、不能碰,决不允许越雷池半步。这意味着,至少我们这一代人不用担心饮水安全告急,不用担心一些景区、公园、湿地、生态公益林等遭到人为破坏。这条红线,保障了我们的生态安全。

  再说“大礼包”。“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古训,说的就是今人不能穷尽资源以谋当世发展,从而剥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南京超过五分之一市域国土被划入“不开发”区域,就是自觉履行这一义务,为子孙后代预存一笔生态财富、发展空间。这样的“不开发”,不是因为今人不能开发,而是不为当下的利益所动,主动有所不为,它所体现的正是一种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眼光、境界和胸怀。

  90多个纳入保护的功能区中,“夹江水源地”尤其能体现这样的双重福音。

  熟悉南京情况的人都知道,位于河西地区与江心洲之间的夹江水源地,集中了南京北河口、城南和江宁等几大水厂,日供水量约占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厂供水量的80%,堪称南京市民最大的一口“水缸”。但在2005年前,这一带一度成了南来北往船舶的穿梭地、停泊站,两岸还密布着修船厂、加油站、黄沙堆场以及工业企业等各类污染源上百家。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垃圾、粉尘、沙尘排入江中,对水源水质造成严重污染。2005年初,我市启动夹江封航、岸线整治,一举改变了夹江环境,南京拥有了同类城市中最好的水源地。

  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在工业革命的大道上一路疾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如两匹脱缰的野马,在农业文明的传统领地上狂奔不止。这一切,为我们带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巨大进步,也带来了资源能源紧张、环境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严峻后果。从去年开始,国家环保部启动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正是对以往发展模式的纠偏。诚如专家所言,生态红线是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维护公众健康的“保障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警戒线”。此次南京把五分之一以上国土划入红线,就是要像严格保护夹江水源地一样,自觉控制发展和开发的强度,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相适应,有力保护城市的生态安全。这种保护,功在当代也惠及子孙,值得用心珍视、用力做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