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广东医学院JBC发文解析线粒体自噬

2014.2.28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团队解析了microRNA调控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文章于二月二十六日发表在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网站上。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是氧化磷酸化、ATP合成、脂肪酸氧化等代谢过程的发生地。线粒体也是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它能感知凋亡信号,并通过释放细胞色素C等凋亡相关分子来启动凋亡过程。同时,线粒体还是细胞的自由基产生中心。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消耗的氧约占细胞需氧量的85%,其中0.4-4.0% 的氧在线粒体中转换生成超氧自由基。

  鉴于线粒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受损线粒体必须被有效清除,才能保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而线粒体自噬就是一种选择性清除受损线粒体的过程。

  线粒体自噬异常和microRNA,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前,线粒体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冯杜博士领导研究团队对线粒体自噬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一种低氧反应microRNA(miR-137)能够显著抑制线粒体的自噬降解。

  自噬体通过线粒体自噬受体选择性识别和靶标受损的线粒体。不过此前人们并不清楚这些受体的调控机制。研究显示,MiR-137能够通过减少线粒体自噬受体NIX和FUNDC1的表达,对线粒体自噬进行抑制。

  这项研究向人们展示了miRNA对线粒体自噬受体的调节作用。文章指出,理解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以及相关microRNA的功能,可以为治疗人类疾病带来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

  冯杜,男,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7月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2005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10年5月于清华大学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博士导师,中科院院士隋森芳教授。依次获得“湖南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硕士毕业生”,“清华大学-光华一等奖学金”等奖励。同年进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并获得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奖”。2012年5月,被聘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线粒体自噬课题组PI。课题组研究兴趣集中在胞内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自噬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综合利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方法结合先进的光学仪器如快速活细胞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目前主持教育部青年及海外留学人员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生物膜与膜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973”项目多项。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