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名校缘何频出学术造假事件

2007.12.27

各类不合理的考评机制,导致大学校园充满浮躁与急功近利

近日,全国多所名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随后又迅速作出回应,积极消减负面影响。不过,从造假事件的披露来源地学术打假网站来看,国内存在类似事件的高校绝不仅仅只有这几所,关于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举报不胜枚举。对此,多位教育专家呼吁,如果不考虑改变产生学术失范甚至腐败的根源——国内高校的考核机制,类似现象仍有可能发生。
 
名校频出学术造假事件
 
对于复旦自揭的三件“家丑事件”,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起到了曝光揭露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发生在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的‘黄禹锡造假事件’”、“信息学院叶炜、顾宁两篇论文涉嫌抄袭事件”两件事的举报分别于今年7月和8月刊登在该网上。
 
类似的举报和曝光,在该网上比比皆是。仅12月24日一天,就有《北京副教授剽窃国外论文》、《青岛博导的论文交叉互用与重复发表问题》、《中国哪里不是近亲繁殖》等多篇举报帖。
 
深层原因在于考评机制
 
高教研究专家、华东师大唐安国教授指出,目前学术环境比较浮躁,一些人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心态失衡,某些监管制度的严重缺失,又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另外,学校要争排行,一般很难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查。
 
高校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教授对此认为,之所以长期以来高校学术不够规范甚至失范,一方面,对于校方来说,处理学术不端事件,可能影响学校形象、影响自身政绩;另一方面,处理学术不端事件,可能牵涉到诸多既得利益,包括申请课题、争取经费;此外,校方明白,不少教师的不端行为,其实是各类不合理的量化指标所逼出来的,包括经费指标、课题指标、论文指标、专利指标,导致大学校园充满浮躁与急功近利。
 
“高校的学术失范,有学者自身道德方面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于当前的学术体制造成。”熊丙奇认为,目前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体制内整体建立减少失范、防范失范的制度。
 
教育部正制定相关意见
 
对此,在12月25日的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官员在回应“复旦学术造假事件”时表示,从总体来看,中国高校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学风是好的。同时透露,教育部有关部门现在正在着手制定学术规范导读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意见等文件。
 
针对“学术剽窃事件频频发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由于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个人盈利思想的影响以及有关学术规章制度和工作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等等各种原因,国内高校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样的现实应该正视。对此,教育部有关部门现在正在着手制定相关文件,这将对各个学校、各个有关科研部门在处理学术道德事件的时候更加有章可循。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