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新机制,有望消灭“食肉”细菌

2016.9.07

  每年,因A族链球菌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超50万。这类细菌常常引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坏死性肌膜炎(又称链球菌坏死)等等,所以又被归属为食肉菌类别。近期,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引发感染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Microbiology》。

  A族链球菌疫苗难研发的原因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预防A族链球菌感染的疫苗。究其原因,主要与链球菌较强的感染能力、毒素能力有关。其中,疫苗研发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M蛋白的“超级可变性”。M蛋白时A族链球菌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易引发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症。

  因为不同的链球菌表面表达的M蛋白不同,所以常常能够躲过免疫系统的清除。此外,M蛋白会通过与人类C4BP蛋白结合,抑制免疫反应。

  当机体被一种链球菌感染,免疫系统会分泌特定的抗体识别其表面的M蛋白。但是这一防御体系仅仅只针对这一类细菌。一旦其他类型的链球菌(表达不同的M蛋白)入侵,则不会被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总而言之就是,抗体是特异性的,而M蛋白却是“千变”的。

  从C4BP蛋白入手,解密M蛋白“千变”的机理

  C4BP蛋白(蓝色)与M蛋白(黄色)结合

  虽然抗体反应是特异性的,但是科学家发现人类C4BP蛋白却能够与多种M蛋白结合(90%以上)。而且,A族链球菌利用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抑制免疫响应。

  所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化系主任Partho Ghosh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试图阻断C4BP与M蛋白的结合,增强免疫反应。同时,他们希望弄清楚C4BP与多种M蛋白结合的机制,推进疫苗的开发。

  Ghosh团队借助实验室操作和计算机技术,详细分析了4种M蛋白的晶体结构。它们都可以与C4BP蛋白结合。透过晶体结构发现,虽然M蛋白的多变性与序列无关,但是它们都隐藏着常见的序列模板。这一模板可以“吸引”C4BP蛋白与不同的M蛋白结合。

  现在,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寻找类似于C4BP功效的抗体,实现识别多种M蛋白的目的。此外,他们还在投入精力,研发能够预防多种链球菌的疫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