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著名华裔女科学家Nature发现代谢新机制

2013.3.14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Joslin糖尿病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调控棕色脂肪生成的一种关键机制,棕色脂肪在脂肪产热和能量代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称为“好脂肪”。这项最新研究将有助于开发通过增加棕色脂肪形成,治疗肥胖的新治疗方法。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国际著名的代谢病学专家,Joslin糖尿病中心曾玉华(Tseng Yu-Hua)教授,其现为哈佛大学医学院Joslin糖尿病中心肥胖和激素研究部门的负责人,2010年被评为哈佛大学医学领域的Eleanor and Miles Shore荣誉学者,曾师从世界著名的糖尿病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Ronald Kahn教授,主要研究棕色脂肪组织的起源、分化及其影响因素,在Nature、Ce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研究成果被世界著名新闻媒体及网站争相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两种类型的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WAT)或称为白色脂肪,用于储存脂肪,另外一种是棕色脂肪组织(BAT)或称为棕色脂肪,用于燃烧脂肪产生热量。棕色脂肪也能用于代谢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两者对于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意义重大。

  研究表明,棕色脂肪具有天然对抗肥胖的能力,具有更多棕色脂肪的人体重更轻,因此不少科学家和制药公司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能通过棕色脂肪来治疗肥胖。

  早在2005年,曾教授就与她的同事发现一种控制棕色脂肪细胞前体细胞生成的基因,其后又陆续发现了促进棕色脂肪生成的作用蛋白因子,由此奠定并充实了棕色脂肪生物学的理论基石。

  在这些促进棕色脂肪生成的作用蛋白中,有一种称为BMP-7 的骨形成蛋白,能调控整个机体代谢。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因子的作用,在最新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分析,构建了一种遗传上缺失1A型BMP- receptor(BMPR1A)的突变小鼠模型——研究已证实,BMPR1A是一种与肥胖人群密切相关的BMP-7关键受体。

  小鼠有两种类型的BAT:组成型BAT(cBAT),在出生前就发育表达的脂肪;召集型BAT(rBAT),出现在WAT和骨骼肌中。人体也许也有两种类型的BAT。

  BMPR1A缺陷型小鼠出生时就带有cBAT缺陷,不过尽管它们缺乏cBAT,这些突变小鼠依然能够“很好地维持其体温,”曾博士表示。

  这项研究首次报道了这两种类型的棕色脂肪之间的沟通信号——科学家们发现,当cBAT不足的时候,cBAT细胞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发送信号,通知白色脂肪组织多生成rBAT。

  增加rBAT的生成,用于维持正常机体温度,并避免由于饮食引发的肥胖。当给和对照小鼠和突变小鼠喂食高脂肪饮食的时候,突变小鼠并没有比对照小鼠产生更多的体重。

  之前,科学家们并不清楚为什么机体需要两种BAT,以及这两种BAT相互之间有何关联。“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正常功能需要棕色脂肪,当一种类型的棕色脂肪缺乏的时候,机体就会通过精密的系统诱导另外一种棕色脂肪生成,从而位置机体的温度和代谢,”曾博士说。

  这一实验室希望能更深入的了解人类棕色脂肪细胞的功能,比如说,人体是否也有两种类型的BAT,BMP等因子如何影响人体棕色脂肪的生成。曾博士说,“我们希望能将这些研究发现,用于开发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方法。这种新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饮食减肥,或通过运动减肥的人群。”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