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掌握“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有关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不久前组织专家开展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专家行”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十一五”部署的课题进行现场验收和检查,系统总结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并邀请专家就各生态项目示范区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出建议。本报记者随专家走访了部分项目示范区。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向读者介绍此次活动的相关情况。

  初秋,专家组一行从乌鲁木齐乘飞机抵达祖国最西部的边陲小镇——伊犁地区的那拉提。那拉提是蒙古语“有太阳”的意思,源自成吉思汗西征途中经历雨雪风霜之后,豁然见到一片开阔的区域出现温暖的阳光。那拉提位于伊犁河谷,而伊犁河谷是我国唯一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区域,水草丰茂。

  据了解,伊犁河谷已成为国家七大土地整理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拟投资129亿元进行开发。然而,伊犁河作为一条国际性河流,具有非同寻常的国际敏感性。随着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强度的日益加大,有可能会引起相应的生态问题。与此同时,国际河流开发的相关问题也可能会凸显出来。由此,科技部“十一五”立项“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研究”,希望运用科技手段正确处理好伊犁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生产与生态、上游与下游的关系,为区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作好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