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研究生发表论文:一个两难课题的解决

2007.8.02

科学时报近日就有关研究生发表论文的问题刊出了一篇评论文章。文章指出,自从大学要求研究生读研期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政策出台以来,围绕在读研究生要不要公开发表论文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近来,教育部官员又一次重申,教育部从未硬性要求在读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同样无此硬性规定。但如果据此推论,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是大学的单方面行为,也显然不够公正。

 研究生发表论文始终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因为始作俑者的初衷,也未必全是为了学校量化指标的提升,它最初的设想中也包括希望找到一个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和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的客观指标。当一些大学宣布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后,是否找到更好的替代标准,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本着“让学术回归学术”的原则,这个替代标准似乎不难找到。因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都有学术研究的经验,大多是本领域或本方向的专家,他们完全有能力根据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判断其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可以采用本校导师回避制,全部由校外的同行专家来评判。但这样做无疑加大了研究生的培养成本,假使没有硬性的规定和有效的监督,在实行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走过场的局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寻找替代方案并非难事,更难的事情也许是如何对长期以来几乎固定不变的研究生的课程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笔者曾撰文,提出应尽快给硕士研究生一个明确的定位。因为如果不给硕士生明确定位,不仅培养上失去思想指导,课程的安排自然也缺乏主导的原则。现在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基本都是以研究为主导的。以硕士生为例,3年的课程学习,一般都是在第一年完成的,包括外语、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多集中于一年之内,其余的两年自然是为了准备和撰写论文。这是典型的“研究为主”型的课程模式。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来说,这样安排课程无可厚非,但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这种排课方式就明显不妥。

当不再硬性要求研究生读书期间发表论文之后,这两年的时间如何安排即成了新的问题。对于硕士生,增加更多的知识,覆盖面更广的课程或更多的实践机会,是基本原则;对于博士生,更专业的、专题性更强的研究型课程也许比整体性的、介绍性的前沿课程更值得提倡。所以,如何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制定出新的、具体可行的培养方案,提供符合实际的研究生评价标准,应该是大学研究生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

要知道,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硬性标准并不意味着不鼓励研究生发表论文,它不过是对在读研究生的最低要求,是一个基本的底线。这样做的目的是给研究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相对有利于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氛围和空间,使研究生的培养更合乎学术研究和实际需要。但我们不应该抹煞研究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基础上的差异。一位在读研究生如果能够在正规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且论文质量得到同行导师的认可,他就应该受到充分的鼓励,得到应得的表彰和奖励。只有坚持这种“只奖不罚”、鼓励先进的原则,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发展,也才体现出以人为本。

教育部:不强求研究生必须发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此前,生物通也就研究生发表论文是否应该与学位挂钩问题进行过大型的调查。日前,教育部官员也就此事已经表态,他认为不强求研究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

在7月13日开幕的2007研究生教育与发展论坛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处长林梦泉说,教育部不要求所有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必须发表学术论文,个别学校对此的相关要求只是学校单方面的决定。林梦泉还表示,教育部学位发展中心计划对新建硕士、博士点的评估过程公开化,将评估情况予以公布,接受各方面监督。

而在2006年生物通所进行的“研究生毕业是否应该与论文严格挂钩?”网络调查中,63%的调查参与者反对将研究生毕业与论文严格挂钩的做法。该调查共获得5897人的投票,其中学生人数为3689,占总人数的62.6%,老师人数为1459(24.7%),学历水平80%以上为研究生及以上。投票院校及科研单位包括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200多家(包括中科院系统在内),覆盖华北,华南等主要省区,并且还包括来自美国加州理工等国外院校,以及香港台湾的投票。

而且,老师和学生分别有46.7%和50.2%的比例人认为不要求研究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做法并不会影响研究生的质量。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大学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学生即使没能发表论文,也能毕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提出,现在许多学校的“论文指标”都是自行规定的,当时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避免“混文凭”。此外,因为有评估中心统计各校每年论文发表数量,所以高校逐渐开始功利性地重视论文发表情况。在人民大学,硕士生是没有论文发表要求的,对博士生论文的要求也有很大弹性,每年都有未发表论文的博士生通过答辩拿到学位。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教育部并没有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高教法中也没有相应的法律。目前北师大的做法是分专业看导师的要求,给导师充分的自主权。如果导师允许学生不发论文就能毕业,学校就同意其毕业。

 “我们鼓励研究生发表论文。”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说,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有了成果要发表,而且要尽快发表。但是我们坚决反对必须有论文才能毕业。对于基础学科,学校要求有论文,但一些应用学科,只要拿出证明你成绩的成果就可以,不一定必须要有论文。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认为,以论文为指标并不科学。现在我们学校这一指标有所通融,不再是硬性规定。我们减少了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希望学生能出一些有研究性的成果。对于硕士研究生,如果没有发表的论文,但只要参与老师的课题,有一定的成绩,就能够毕业。

相关报道:

[2006年调查报告]“研究生毕业是否应该与论文严格挂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