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昆明动物所在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2016.8.12

  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且普遍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分析的普遍应用,人们已经报道了一系列的精神疾病易感基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是在脑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对神经元的存活、分化、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并能防止神经元受损伤死亡、改善神经元的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等。BDNF基因内的一个非同义突变Val66Met可以影响该蛋白的分泌和功能,且多次被报道与海马功能和认知能力等显著相关。针对该突变在精神疾病样本中的遗传分析也被多次报道,然而结果并不一致。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明的实验室对目前已发表过的Val66Met突变与两种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遗传学分析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并重新分析,研究结果发现:Val66Met突变在欧洲人群与双相情感障碍显著相关,而在亚洲人群与双相情感障碍或抑郁症均不相关。这一结果也较出乎人们的预料,提示BDNF参与精神疾病的遗传学机制可能比想象的更为复杂。相关结果发表在《神经学与生物行为评论》(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上。

  此外,通过对大规模亚洲人群数据的整理分析,李明等发现在欧洲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的遗传变异,有近一半的位点在亚洲人群中也与该疾病易感风险相关,且发病风险比例(relative risk)类似,然而由于在欧洲人群中的样本量较大,得到的统计结果(p-value)也比亚洲人群更加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在基于p-value以检验统计结果是否显著的方法下,样本量的应用尤为关键,因此在亚洲人群中开展广泛合作以提高样本量使用对于发现可信的易感基因非常重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分子神经生物学》(Molecular Neurobiology)和《世界生物精神病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上。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