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课题组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李洪林课题组合作,继反向对接方法——TarFisDock后,该研究团队构建了药效团靶标库—PharmTargetDB(包含7000余个重要靶标结构的信息和药效团模型,涵盖了349种生物功能和110种临床适应症)。通过药效团匹配方法,课题组刘晓峰博士发展了以活性小分子为探针、搜寻潜在药物靶标、进而预测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公共网络服务器PharmMapper ,相关结果发表在《核酸研究》杂志上(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0, 38: W609-W614)。

  药物潜在靶标的识别对于早期药物分子的研发、安全性评价和老药新用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受制于通量、精度和费用的影响,实验手段的应用难以广泛开展。作为一种快速而低成本的手段,计算机辅助的靶标识别算法的开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展快速、精确的靶标识别预测方法对于靶向性药物开发、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图谱的构建和小分子调控网络的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