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唐山专家:只要消毒得当 大灾之后不会有大疫

2008.5.20

5月19日下午2点28分,刺耳的汽笛声响彻唐山,直刺苍穹。地震灾后重建专家苏幼坡在家中停下手头的工作,向西南方向默哀。在他身边,是收拾好的行囊。他随时准备出发,奔赴汶川。

作为唐山赴灾区的灾后重建专家组组长,为受灾群众建设“简易城市”,在川西大地上设计美丽的新城,将成为他今后的首要任务。

消毒得当不会有大疫

“只要消毒得当,大灾之后不会有大疫”“唐山地震就是实例”“无一人死于瘟疫”,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唐山市规划学会理事长苏幼坡说。

苏幼坡是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唐山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32年前,作为一名煤矿工人,他从废墟中自己爬出来,并于一天内掩埋了11名亲友。对他而言,汶川大地震,虽未亲历,但感同身受。

“地震的救灾分为3个阶段:救援、恢复和重建。”苏幼坡说,目前救援人员正在汶川进行第一阶段的工作,就是尽一切可能搜索幸存者。

在苏幼坡的记忆中,汶川地震救援的技术条件,远胜当年唐山地震的救援条件。“那时候根本没有生命探测仪,也没有搜救犬,连铁锹也是稀罕物”。苏幼坡说,当年的唐山人民最开始基本上是徒手进行挖掘和搜救。

通过媒体报道,苏幼坡了解了灾区目前搜救幸存者的进展。他认为,虽然随着时间流逝,发现被困幸存者的可能越来越小,但生命的奇迹并不会消失。“在当年唐山的救援条件下,一名妇女在被困13天后获救,创造了一个纪录”,苏幼坡描述,这名创造奇迹的女子被困在一个狭小空间内,并无水和食物,但因无重物覆压,且有活动空间,所以坚持到了最后。

大地震之后,苏幼坡研究了汶川地区的地形地貌,他指出,汶川地震的救援难题在于交通,“当地以山区居多,地势险峻,泥石流和塌方阻断了救援的生命线,而唐山地处平原,这一点在救援上占据优势”。

对于目前灾区将发生大型疫情的传言,苏幼坡并不认同,“大灾之后不会有大疫,唐山地震就是实例”。

唐山地震后,大量尸体横陈街头,救援人员只能草草就地掩埋,直到数月后才挖出,进行二次集中掩埋。当时,也曾有人担忧会否有大规模疫情发生。

他说,最终无疫情发生的成果依赖于唐山地震后的大规模消毒,“天上飞机在喷洒消毒药品,地上由车辆喷洒消毒药品,喷不到的死角,由人背着喷洒器去喷”。

资料显示,32年前的唐山劫后,24.2万人震亡,16万多人重伤,时值夏季,又逢雨季,但震后一个月城乡患病率降低到3%-5%,无一人死于瘟疫,唐山灾区传染病发病率还低于往年水平。

彼时,唐山的天空上,4架飞机喷洒药物8天,出动141架次;地面上,31辆喷雾消毒车和1900余台喷雾器,喷洒药品,消灭病毒。

“只要消毒得当,大灾之后不会有大疫”,苏幼坡说。

灾后先建“简易城市”

简易城市是一片大量受灾群众集中的避难所。对于心灵受到巨大创伤的受灾群众而言,避难所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们感觉到,生活还在继续”。

地震救援的第二阶段是恢复,即建立避难区域。苏幼坡称,避难区域即为“简易城市”。

在苏幼坡的描述中,简易城市是一片大量受灾群众集中的避难所,这里包括简易学校、简易医院、简易商店甚至包括简易电影院。

对于心灵受到巨大创伤的受灾群众而言,避难所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们感觉到,生活还在继续”。

苏幼坡说,对于受灾群众而言,地震刚刚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心理往往关注于拯救亲友,灾难的滋味尚不及细细品味。简易城市的出现,给他们一个心理暗示,可以修复他们的心灵创伤。

“首先一定要先建简易学校和简易医院”,苏幼坡说,学生可以恢复上课,伤员可以及时救治,就可以让生者觉得,生活与往常一样,尚在轨道之内。

32年前的唐山,就修建了大量的简易城。当时唐山民谣有云,“登上凤凰山,放眼望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苏幼坡说,当时的技术条件只能让受灾群众以油毡和废料搭建简易房,后期则用木桩和柳条搭建泥房,而现在的汶川,受灾群众则可以住进帐篷内。

“帐篷也是应急之举。以唐山经验而言,地震之后的汶川可能发生的洪灾等次生灾害更为危险。”苏幼坡说。1933年8月发生在四川叠溪的大地震,山体滑坡后在蜗江中形成两道天然水坝和四个堰塞湖。据记载,地震时死亡500余人,而两个月后由于坝体垮塌,导致2万余人在洪水中丧生。

苏幼坡说,四川地震灾区与岷江相邻,水库等设施也在地震中受损,进入雨季之后,灾民的简易房必须考虑到稳固等因素。

“除了稳固外,还应考虑火灾。”苏幼坡说,唐山当时就发生过几次火灾,因此要建隔离带等防火措施。大量简易房形成的简易城市必须考虑防火、隐私、睡眠休息等因素。此外,简易城市必须具备如厕、洗浴等公共设施。而在未来,可以在简易城市的基础上,建设新城。

从避难帐篷,到简易城市,再到建设新城,修建一座简易城市,对受灾群众而言,就是新建家园的起点。

苏幼坡说,建成简易城市不会超过半年,春节之前肯定要建好。因为老百姓要过冬,还要过年。汶川也是如此,冬天之前肯定得给老百姓一个相对安稳的住处。而要恢复到震前水平,建设成新城预计需3年到5年。

考虑川西重建新城

重建应避开地下的活动断裂带,减少地震的威胁,还节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废墟的费用。“整个川西可以借机搞区域大规划。”

在汶川灾后重建的时间表上,简易新城如何选址列在了首位。

“中国有句古话叫触景伤情,但还有一句话叫故土难离。”苏幼坡认为,在四川灾区诸县的简易城市选址问题上,受灾群众往往希望原地建设家园,但该问题应从四川全盘来考虑。

“第一种方案是原地重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一种方式也是唐山的选择。苏幼坡说,这一种重建方式好处有二,一是可以节约国土用地,减少搬迁征地费用;二是从精神层面上可以告知世人,这个经受劫难的城市又重新屹立,可以鼓舞人心。

而对汶川等地而言,苏幼坡认为这种方案并不合适。“因地制宜来考虑,汶川等地并无大型工业,经济主要以旅游和农业为主,城乡比较分散”,他称,唐山原地重建主要是因地处平原,而汶川等地原地重建就不如易地建设新城,

对于将受灾群众迁至未受灾的大型城市的说法,苏幼坡持反对态度。他称,在大型城市设立受灾群众区,原住民和受灾群众之间将会产生心理隔阂,这种隔阂产生的系列问题将会随时间而凸现,不利于受灾群众心灵恢复。

“第二方案,是在简易城市的基础上,建设一个美丽的新城。”他说,如果地质条件不好,重建就应避开地下的活动断裂带,减少地震的威胁,还节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废墟的费用。

苏幼坡称,建设新城是考虑到灾区对于新城的选址,苏幼坡称要从川西全盘来考虑,“整个川西都可以借机搞区域大规划,从国土资源、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

在苏幼坡的设想中,灾后重建的汶川等地,是一个综合工业、农业和旅游等资源的新型城区。

“地震对逝者来说是苦难的,但地震之后,灾区重建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曾为重建唐山而拿起锹铲和格尺的苏幼坡,平静地说。

32年的光阴一瞬而过,在他窗外,美丽的新唐山,阳光温暖,草木葱茏。

建筑应先抗震后美观

历劫之后,灾区的人民会注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我建议灾后学校房屋建设是要提高抗震烈度,比其他建筑要高”“先是抗震,然后才是美观”。

“中国的抗震事业,唐山人民是功不可没的。唐山大地震最大的收获就是中国重视抗震了,汶川地震后会更重视的。”

苏幼坡说,历劫之后,灾区的人民会注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先是抗震,然后才是美观”。唐山的房屋地震后,在抗震性能上按照8度设防的,而地震前是6度。

按照抗震需求,灾区新城的建设,建筑物应“越简单、越规则”。苏幼坡称,这种形态和结构的建筑物,抗震性能优越。

对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学校发生垮塌,苏幼坡称,发生这种情况是因学校多为砖混结构,横墙较少,所以容易在地震中发生事故。

苏幼坡是国家建设部标准组的成员,他称,在我国的中小学,在建筑时,要求的抗震性能较高,但在地方的实际建设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目前,建设部正考虑,提高中小学校在建设中应达到的抗震标准。“我建议灾后学校房屋建设是要提高抗震烈度,比其他建筑要高”。

苏幼坡所在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由他一手设计。在大楼的楼体和地基之间,存在着一层厚约数十厘米的隔震垫。隔震垫由钢板和橡胶累积而成,可抗7.8级地震。这种建筑楼体和地基分离,地震到来之际,隔震垫动,但楼体不动。苏幼坡说,到达灾区后,如果条件允许,他将推广该设计。(记者 王鹏 实习生 沈佳音)

 

分析测试百科网四川地震专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