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呼吸道疾病侵袭雾霾、沙尘是元凶

雨水少、粉尘多、气温骤冷骤热成为今年开春以来西安的气候特点,这也是造成近期呼吸道疾病患者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近日,虽然沙尘、雾霾天气有所好转,但是因为雨少风多等缘故,糟糕的空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门诊现状分析


  糟糕空气造成呼吸道疾病增多


  “相比往年,今年2、3月份门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加,很多时候一上午的门诊量就能达到30多人。”市第四医院呼吸内科陈葆青主任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开春后天气回暖,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比较低,但是由于今年开春以来雾霾、沙尘天气严重,雨水又极少,空气质量相比往年较差,所以今春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者相比往年大量增多,而且很有可能持续增多。交大一附院呼吸科门诊也不例外,该院呼吸科陈小燕教授介绍,今年门诊接待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很多都是哮喘急性发作,不少患者往年春天病情都比较平稳,但今年却反复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气喘等症状。

  除了空气质量较差的因素外,专家分析,今春呼吸道疾病患者骤然增多跟今年气温变化剧烈也有一定关系。气温,也会让敏感的呼吸系统备受刺激,出现各种不适。加之,春季本来就花粉很多,人们又乐于外出郊游、旅行,很容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可能影响分析


  微颗粒导致肺部功能受损


  “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雾霾、沙尘天气带来的微颗粒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正常人,长时间吸入粉尘,呼吸系统和肺部也会受损”,交大二附院呼吸科李满祥教授表示,空气差、粉尘多的情况下,不仅会对呼吸道、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慢阻肺、老慢支等慢性呼吸道疾病还会加重。从长远来看,还会对肺部造成一定损害,降低局部的抵抗力。

  交大一附院呼吸内科教授陈小燕提醒,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下,难免会吸入一些微颗粒,比如,可吸入颗粒物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颗粒,即PM10,通常会沉积在上呼吸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可以深入到支气管,并慢慢沉积在肺泡上,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而且这种吸附过程是不可逆的,细颗粒物进入肺泡后很难掉落。


  预防策略分析


  选择医用口罩是关键


  外出最好戴口罩


  “空气不好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最好戴上口罩”,陈葆青主任建议,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和身体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子尽量不要出门。如果外出,最好戴上口罩,而且最好选择医用口罩,如 N95, 对病毒、细菌的过滤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过滤到大约90%的有害颗粒,而一次性的医用口罩阻隔率能达到60%-70%,市面上销售的一些18层的纱布口罩也有一定的阻隔效果,但是,普通的民用的单层或双层的时尚口罩用于御寒还可以,对疾病的预防效果微乎其微。


  保暖增强呼吸道抵抗力


  俗话说3、9月乱穿衣。春季时昼夜温差非常大,早穿棉袄午穿纱的情况很常见。但还是提醒大家注意春捂,加强保暖。因为虽已进入春季,但气候多变,如果骤然减去太多衣物,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一旦感冒,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会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改变,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急慢性支气管炎。所以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运动强化心肺活力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加强人体呼吸和血液轮回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膨胀力增大,而增强心肺功能也可以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对心肺功能的促进最为有效的运动,如骑车、游泳、爬楼梯、慢跑、快速走路、爬山等。每周从事这类运动3至4次,每次30分钟,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