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关村将试点一批新政策 推进两大工程

2014.12.30

  12月23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以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支持中关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措施。会议指出,中关村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协调出台一批新的试点政策,并推进“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工程”和“创业中国引领工程”。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部际协调小组组长万钢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希望中关村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加快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新政策试点要求,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中关村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中关村创新驱动发展成果显著

  在此次会议上,北京市汇报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以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和支持中关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关建议,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中关村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征程上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为全国范围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事实证明,在中关村部署我国第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更大范围推广实施中关村试点政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有利于激发人们尤其是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动高技术产业成长,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万钢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系列新指示新要求,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加快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新政策试点要求,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中关村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据了解,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由科技部牵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21个国家有关部委和单位组成。它的成立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的精神,加强对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协调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支持示范区建设,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推进示范区有关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等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工作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由部际协调小组组长召集举行。2009年7月23日,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中关村将试点一批新政策

  会议认为,近年来在中关村实施的先行先试政策,已经在体制机制上实现一系列重大改革突破,对全国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但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随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不断加快,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尤其是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管理政策与科技创新政策不协同的矛盾日益凸显,创新创业现实需求倒逼全面创新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新的阶段,需要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中关村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支持中关村进一步研究实施新一轮的系列改革措施,充分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加快协调出台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的一批新的试点政策是具体举措之一。这些政策包括:外籍高端人才永久居留资格便利化试点政策,放宽人才中介机构外资出资比例限制试点政策,支持中关村研究设立民营银行服务科技企业试点政策,调整存储生物制剂等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标准试点政策。

  与此同时,中关村将实施“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工程”和“创业中国引领工程”两大工程,推动首都经济转型升级。其中,“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工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组织方式加快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培育新业态和新增长点,加强对首都经济的战略支撑;实施“创业中国引领工程”,从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新创业服务业、创新创业文化等六个方面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中关村企业2014年总收入

  预计超过3.5万亿元

  据介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4年1-10月,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税收指标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预计全年实现企业总收入超过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

  具体来说,一是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发挥,政策先行先试取得重要突破,“1+6”、“新四条”等政策在全国推广。截至2014年10月底,北京地区中央和地方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让项目1709项,收入超过百亿元;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4项股权和分红激励方案获得批复,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日臻完善;北京市所有科研项目均纳入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形成了常态化制度;“新三板”政策推广到了全国。

  二是发展活力越来越强。以创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蓬勃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股权激励、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分配权改革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在中关村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高校成为青年创业者的大本营,形成了“90后”创业者、“创业系”、“连续创业者”等3支新的创业大军,天使投资人、创新型孵化器及创客组织形成中关村创业新生态,预计2014年全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将突破1万家。目前,中关村示范区聚集留学归国人员逾2万人,外籍从业人员逾1万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874名、占全国1/5。

  三是发展成效越来越大。2014年1-10月,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与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实现总收入1.75万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的比重达67.9%。在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在不断提高。1-10月,示范区人均实现收入149.5万元,同比增长14.2%;人均实现利润11.2万元,同比增长31.4%;人均实现税费8.5万元,同比增长24%。

  四是发展质量越来越高。涌现出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44项,在4G通信等多个领域逐步掌握全球话语权。面向全球发掘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脑干胶质瘤突变基因、全人源G蛋白偶联受体、三维感知、嵌入式FPGA芯片等大批前沿技术项目,加速推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纳米纤维膜材料、量子通信等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关村转化落地。

  据悉,下一步,北京市及中关村将在改革攻坚上狠下功夫,以对内放活和对外开放为导向开启新一轮的先行先试改革,当好国家全面创新改革的火车头;在培育新业态和新增长点上狠下功夫,实施“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工程”,加强对首都经济的战略支撑;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上狠下功夫,支持中关村的技术成果加快到津冀转化,以协同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优化创业生态系统上狠下功夫,实施“创业中国引领工程”,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