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

  “问题乳品”为何“阴魂不散”

  国家惩办三聚氰胺毒奶采取的可谓雷霆手段,但“问题乳品”为何“阴魂不散”?

  在一些生产、监管和流通领域专业人士看来,“问题玉米奶”事件看似偶然,但其中暴露出的,是我国“涉乳”食品业的多重困境。

  首先,原料控制进退失据。“远山乳业”在湖南等地市场有一定口碑。但多年的经营实践证明,中小奶制品企业自己建设奶源基地,存在散养奶牛难以控制乳品质量,旺季合同难以兑现,淡季牛奶容易出现滞销,疫病控制等诸多问题,在没有外部补贴的情况下稍不留神就会发生亏损。

  其次是恶性竞争导致畸形成本控制。企业成本控制,自然锱铢必较,进而导致中小乳品企业质量风险高发。

  其三“索证”形同“风险博弈”。据湘潭市和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证,原料批发和生产企业难辨真伪,以讹传讹导致“问题奶粉”最终成了食品生产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