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业内曝胶囊生产企业另设原料产品仓库逃避监管

2012.4.18

  “救命胶囊”为何成“夺命胶囊” “中国胶囊之乡”浙江新昌县儒岙镇陷入困局

  谁也想不到,前阵子疑点重重的工业明胶被食用风波,最后会落实在药品身上。众人惊呼:监管部门干什么去了?行业协会的自律又体现在哪里?

  据悉,截至17日上午8时,新昌县公安机关已对23名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22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1名取保候审。共查封涉及生产问题胶囊的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新昌县华星胶囊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生产线57条、原料仓库12个、成品仓库14个,抽检明胶23批、胶囊成品78批。随着媒体的曝光,一场不小的信誉危机直击素有“中国胶囊之乡”之称的新昌县儒岙镇。而受伤的,不仅有广大消费者,也有当地很多遵纪守法的企业和员工,人们或许在思考:违法经营终是害人害己。

  “胶囊之乡”的前世今生

  儒岙镇,是浙东地区新昌县南部天姥山麓的一个边缘小镇,距县城约20公里,总人口不足3万。直接和间接从事胶囊产业的人员就有近万人。全国药用胶囊三分之一来自新昌,而新昌除了一两家胶囊生产企业外,其余都集中在该镇,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这个群山环抱的小镇成了全国闻名的“胶囊之乡”。

  上世纪50年代,儒岙镇人潘光明在上海一家美国制药厂打工期间,学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空心胶囊制造技术。1953年潘光明回乡创办新康工业社,以极其原始的方法生产出了中国第一粒空心胶囊,由此拉开了儒岙镇胶囊产业的序幕。

  2000年前后,儒岙镇各类胶囊生产企业300多家,除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家户户都会手工制造胶囊,胶囊制造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难免出现装备落后、工艺简单、科技含量低和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

  2002年初开始,新昌县对儒岙镇的胶囊行业进行了几乎是“伤筋动骨”式的整治。官方数字显示,该镇胶囊企业从整治前的327家,锐减至2003年底的32家企业。

  如今,新昌县工商管理局数据显示,新昌县现从事胶囊生产的企业为43家。

  肇事企业信用等级C级

  4月16日,记者走进儒岙镇镇级工业区,工业区内的企业均大门紧闭停止生产。沿着儒岙镇中心走一圈,发现该镇沿街的商铺大多是胶囊生产的辅助经营户,如明胶供应、胶囊批发、胶囊机械经销等,如今大多也关门停业,沿街林立的胶囊户外广告牌映衬出昔日的兴盛。

  在新昌华星胶丸厂附近,聚集着一些村民和企业员工,时聚时散地谈论企业被查封的事情。企业大门内,不时可见公安、药监等部门人员进进出出,仓库、车间已被药监、公安部门贴上了封条。

  因为忙于应对,直至深夜,新昌县空心胶囊协会会长王伟良、协会秘书长徐宏辉才有空接受记者采访。

  “政府‘一刀切’对所有胶囊企业一律停产检查,我们很多企业无奈又无辜啊!”王伟良说,被曝光的两家企业在当地只能算小企业,当地企业信用等级分AA级、A级、B级、C级四个等级,他们都是C级企业。“真是两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现在停产一天,整个行业损失数百万元。王伟良自己的企业一天损失达30多万元,他们只能希望政府尽快查处问题恢复生产。

  “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想不通他们两家企业为了赚钱竟然黑了良心,现在被抓真是活该。政府应该借此机会再次大力整顿这个行业,质量低劣的小明胶厂就应该被关闭。”徐宏辉看上去略显疲惫,他沙哑着嗓子告诉记者:已经两天一夜没有休息了。从央视报道后,他就忙着接各地的问询电话,然后不断给客户发传真,发化验单,证明自己公司的“清白”。

  “监管部门的那套做法早被企业摸透了”

  据了解,2010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药用胶囊出厂须检铬的含量,而在卓康、华星胶囊厂,连检测胶囊铬含量的设备都没有。《中国药典》还规定,药品辅料的安全归药监部门监管,同时监管部门应不定期组织人员抽查。

  新昌县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不解:“据我所知,药监部门每月会到各企业检查,甚至不定期抽查产品是否合格,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事呢?”

  而当地生产胶囊的人士道出原委,有关部门会随时进行检查,但有的企业会另设原料、产品仓库,轻而易举地逃过监管。“政府监管部门的那套做法早被企业摸透了。”

  新昌县药监局副局长孔定洪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早前经过整顿,无证的企业基本都已关闭,但有些企业道德诚信缺失,导致现在情况的发生。他承认监管部门存在漏洞,需要反思。他表示,今后除了常规检查,还将另谋高招,对企业“不择手段”检查,增加查处力度。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