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茶非茶 菜非菜 专家释疑阿拉伯茶是否有毒害

2014.4.30

   回放: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款名为“阿拉伯茶”的新型毒品流入中国,该“茶”并非真正的茶叶,刚采摘下来时酷似苋菜,可直接嚼食;晒干后外形像茶叶,可生吃或磨粉冲服,媒体报道称它的毒效与海洛因相差无几。

   疑问:

   似茶不是茶,像菜不是菜,“阿拉伯茶”究竟是什么植物?它与海洛因等其他毒品有什么不同?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

   解答:

   “阿拉伯茶和海洛因是两类药理、毒理学性质不同的毒品。”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副所长刘志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二者都具有成瘾性,但在毒理学作用机制上相去甚远。

   刘志民表示,海洛因是列入联合国麻醉药品公约管制的麻醉药品,而阿拉伯茶中的有效成分卡西酮是列入精神药品公约管制的精神药品,海洛因属于中枢抑制类物 质,而卡西酮则属于中枢兴奋类物质,其作用类似于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兴奋剂。长期滥用阿拉伯茶可产生心血管功能损害、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及致幻等等症 状,严重的可产生中毒性精神障碍。

   据记者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阿拉伯茶归类为II类软性毒品,我国《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也将其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属《刑法》《禁毒法》所指的毒品范围。

   “长期服用阿拉伯茶,会像服用安非它明(即苯丙胺,毒品成分)一样,让人产生严重的心理依赖性,并由此给人体健康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有研究表明长期咀 嚼阿拉伯茶会使血压升高、口腔溃疡和胎儿畸形率明显升高等。因此,在北美和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将阿拉伯茶列为第4类被管制物质名单。”南京农业大学茶叶 科学研究所所长黎星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黎星辉介绍,“阿拉伯茶”原名“恰特草”,是一种分枝较多的大型常绿灌木丛,起源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后来逐步推广栽培到也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 尼亚、阿拉伯半岛、赞比亚以及南非等地,高可达2~5米,在位于原产地的赤道附近其生长高度最高可达到10米。该植物适应性较强,在7℃~35℃温度范围 内能正常生长,但不宜长时间曝露在零摄氏度之下。

   在我国,“目前在海南兴隆及广西南宁见到引种的阿拉伯茶。此外,海南热带作物园、广西南宁树木园和西双版纳植物园三个地方也有阿拉伯茶植株,属于科研栽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振宇说。

   不过,目前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阿拉伯、赞比亚、南非等国,阿拉伯茶均被作为经济作物栽培。

   黎星辉介绍,阿拉伯茶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有较大的消费市场。在东非和阿拉伯半岛等国的土著居民中,阿拉伯茶的嚼食类似于东方国家的上午茶和西方国家的下午茶活动,已经成了一种日常的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

   针对公众对误食阿拉伯茶的担忧,黎星辉表示,误食的可能性不大,“进口的阿拉伯茶,一根树的枝条就要卖几十块钱”。

   那么,又该如何区分阿拉伯茶和苋菜?李振宇告诉记者,阿拉伯茶是木本植物,枝干较硬,枝叶无毛,叶厚有光泽,且叶子边缘有锯齿;而苋菜属于草本植物,枝叶柔软、多毛、水分多,叶片烘干后属于薄纸质叶,且叶边缘是全缘的。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