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存废之争引发战略思考 中医药需加大创新力度

2007.7.05

“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至今未绝的存废之争,引发人们对中医药命运的关注。而就在社会上对中医药争议纷纷之时,中医药系统内部正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变化,中医药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中医存亡不在于外部如何评价,而在于自身如何发展。”著名中医专家邓铁涛说,“中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困扰    给中医药事业巨大压力
 
去年的“取消中医网络签名”风波,是不少中医药人士始料未及的。
 
河南郑州市中医师韩兴国从医30多年,救人无数,在当地很有威望。但从去年底,不断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中医不科学啊”,有时病人来看病,也会一再追问“中医真的管用吗”。后来,韩兴国知道有个“签名”风波,这让他很困惑,“那么好的疗效,还说不科学?”
 
有数千年历史至今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医药,似乎一夜间变成了“不科学”的东西。质疑者虽然是个别人,但经媒体和舆论的放大,社会影响却是广泛的,受困扰的不仅仅是包括韩兴国在内的中医药界,也影响到中医药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无形中给中医药事业巨大压力。
 
争论和影响也引起中央关注。2007年1月,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主动要求参加。
 
吴仪在会上说,这次来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中医药对于缓解这个问题是大有可为的;二是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针对中医药的极端言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是要表明坚定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态度。
 
吴仪强调,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及其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至今仍然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科学价值是客观存在并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同时,中医药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因此,无论是从医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都必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同时,吴仪就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扶持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担起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重任等方面,做出明确指示和要求。
 
“吴仪同志的讲话,一扫中医药界受到的困扰,人心振奋。”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中医学历经五千年发展至今,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仍然具有先进性。
 
挑战    中医药需加大创新力度
 
然而,质疑之声使得全社会直面中医西化、中医理论创新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弱化等严峻的现实,也让中医药界深刻反思自身。
 
6月10日,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包括医药卫生界6位院士参加的“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的理性讨论是这场反思的缩影。与会者给中医药把脉,一番“辨证论治”,归纳为8个“病证”:
 
对中医药在构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中西医并重方针落实不够。社会上“中医不科学”的错误认识,用西医标准评判中医的观念,影响了中医药发展。
 
现行管理没有遵循中医药规律,大多参照现代医药管理模式。中药新药和院内制剂审批标准脱离实际,一大批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及院内制剂无法取得批号。中医药纵向管理“高位截瘫”,“寸步难行”;横向管理“九龙治水”,“天下大旱”。
 
由于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合理、诊疗项目偏少、技术劳务价格偏低,加之药品价格机制改革的影响,中医医疗机构单纯依靠提供中医药服务,难以维持生存,导致服务方向出现偏差,中医药特色优势受影响。
 
中医药资源过多集中在城市中医院,农村、城市社区的中医药人员缺乏,技术薄弱,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中医药教育没有突出中医的规律和特点,医疗与教育脱节、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功底深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医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中医药事业的瓶颈。
 
中药野生药材资源采挖无序、无人管理、破坏严重,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下降,影响中医疗效。中医中药割裂趋向加剧,中医药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领域的发展滞后于医疗。
 
中医药学术继承、理论和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中医药文化建设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
 
挑战是巨大的,“中医正在被西化和边缘化,如不加大扶持力度,中医将面临衰亡的危险。”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说。
 
信心    中医药进入发展机遇期
 
“挑战很大,但信心十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
 
信心来自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去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信心还来自人民群众的信赖和需求。中医药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激活我国自主创新资源,药材种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发展中药绿色产业并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显现。
 
一个有利于中医药大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形成。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吴仪任组长,19部委领导为成员;16部委局联合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卫生事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中西药并重,实行中西医药协调发展;《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食品药品安全 “十一五”规划》,将中医药作为重要内容……
 
在各地,中医药发展驶上快车道。广东、湖南、四川等省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加快中医药发展的相关决定和意见,确立实施中医药强省的战略规划;北京、吉林、山东、四川等省市,建立省级中医药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广东省分三年每年投入1亿元,加强“三名工程(名医、名院、名科)”建设;江西省政府决定将中医药经费由原来每年3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一个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热潮在各地兴起。
 
“不争论,做实事,谋长远。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一度受“中医存废之争”困扰的中医药队伍,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针对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了近期需要落实的20项重点工作,在中医药系统迅速展开。
 
此时,一个更长远的中医药发展蓝图正在有关决策层酝酿成形……

banquan11.jpeg

图为上海制药展中展出的中医药片。6月27日,从2007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传出消息称,未来20年中国将对中医药进一步现代化,形成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医疗保健体系,构筑400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中新社发 井韦 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