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在“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分享雾霾观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在“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谈到当下的雾-霾观测与预报时说,由于观测时气象条件、所用仪器与是否控制相对湿度的不同,导致观测结果有可能会比实际情况“虚高”。

  张小曳强调要区分雾和霾在污染中的不同作用。他解释,当空气中的干气溶胶(干性小颗粒)达到一定浓度且使能见度低于10公里才称之为“霾”;而随着空气中湿度增大,水分会附着在PM2.5小颗粒上使颗粒长大,并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成为云雾的凝结核形成云雾,空中的液态小水滴导致的能见度低于1公里则称之为“雾”(如果能见度在1-10公里则被定义为轻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