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变电站“落地难” 电力供应遇“瓶颈

2014.8.29

  近日,笔者从供电部门获悉,今年夏季东莞电网局部存在供电“卡脖子”现象,近半的镇街因变电站“落地难”,造成电网局部薄弱,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停电、错峰现象。据了解,供电部门将于年内落实上屯等5座变电站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供电能力。

  东莞电网局部存在供电“卡脖子”现象

  据供电部门介绍,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时期,东莞电网局部存在供电“卡脖子”现象。东莞局部区域存在18万千瓦供电缺口。长安、虎门、厚街、洪梅、道 、沙田、大朗、寮步、常平、横沥、东坑、樟木头、黄江、大岭山、松山湖、塘厦、清溪、凤岗、东城、南城、莞城等镇街绝大部分区域已达电网供电能力的极限。

  供电部门表示,现有的电力设施已无法满足经济转型升级和市民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错峰用电等情况时有出现,供用电矛盾较为突出。而实际上又并非是无电可用,而是电力难以有效输送到“客户”手中。供电部门形象地打了个比喻—电力充足只是有了“汽车”,而作为跑汽车的路网—电网,建设情况却不容乐观。笔者了解到,在电网建设方面,东莞至少落后3年,若不及时跟进,即使电源旺了,电网还是“卡脖子”。

  多个重大项目用电无法解决

  随着东莞经济好转及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供电需求也大幅增长。“十二五”以来,东莞电网最高负荷从2011年的1085.09万千瓦上升至2013年的1176.406万千瓦;供电量从2011年的579.35亿千瓦时上升至2013年的617.2亿千瓦时。今年7月24日15时50分,东莞电网负荷今年第九次创下新高,达1269.328万千瓦,比去年电网最高负荷1176.406万千瓦增长了7.90%。以东莞南城为例,该区2014年第二季度最高供电负荷达17万千瓦,同比增长32.8%,预测2015年南城区最高供电负荷达 23.7万千瓦,南城区电力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加大,电力供应难以支撑下一步的经济发展。

  实际上,供电部门已超前做好规划,并落实了资金进行电网建设,但因征地、拆迁难,市区缺少电源点,造成电网局部薄弱,不仅不能新增用电客户,而且用电高峰期客户还有可能出现限电、停电情况。据统计,今年夏季,东莞核心区域电网供电能力明显不足,导致目前多个房地产项目、大型商业项目等的报装容量无法解决,如会展中心附近区的民盈大厦、万科中心等项目的电源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另外,因虎门港的电网建设远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虎门港宏川化工码头仓储项目、虎门港益海嘉里粮油项目等一批市属重大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立沙岛和新沙港附近)的用电需求无法满足,直接影响东莞未来的经济发展。

  “公路”没建好 输电成难题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电力保障靠什么?首先要有电源的可靠支撑,二是要靠电网的有效输送。

  项目有了,资金也有了,开工建设不就可以了?许多人不能理解。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台区建设、线行布局、变电站选址,却遭遇了尴尬:它们大家都需要用电,但都反对建在“家门口”。

  供电部门指出,之所以会出现电力项目落地难的现象,主要在于电网建设存在“三难”:一是规划选址落实难,二是线路通道选择难,三是项目开工难。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长安镇的220千伏振安输变电工程,按规划,该项目应该在2010年建成投产,但受到未能如期落实站址用地与确认线行等因素影响,该项目至今仍在施工建设中。另一个案例则是樟木头220千伏东莞至角布双回送电线路工程、110千伏鹿窝输变电配套线路工程,供电部门曾多次与观音山森林公园就该工程原线行改造等情况进行沟通协调,但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类似情况在全市其他地方也存在,如东城的学前变电站,南城的中心变电站、雅园变电站,石龙镇的黄洲变电站扩建等,均是解决城市负荷紧张的重要电网建设项目,但都因各种原因迟迟不能落地建设。

  “电网建设项目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在取得变电站用地及线路路径协议情况下,110 千伏变电站的前期手续办理需要2 年半时间,工程建设合理周期是13 个月;220 千伏变电站建设周期则更长,前期需要3 年时间,建设要18 个月。变电站如不能开工建设,周边区域的供电将受到严重影响。”供电部门呼吁全社会理解和支持电力建设,争取相关输变电建设项目早日动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