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ell子刊:嵌合体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贡献

2016.8.09

  嵌合体(Chimeras)被公认为是评估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金标 准,基于它们的能力能检测正常发育组织中的细胞谱系。实验嵌合体是了解哺乳动物发育机制的关键点,也能为不同多潜能干细胞状态的潜能提供咨询的来源。因此 这一技术也入选了2016年Science杂志值得展望的热点。

  近期Cell Stem Cell杂志发表综述,解释了这种金标准的应用程序和当前的局限性,并指出尽管实验嵌合体仍存在技术和伦理上的问题,比如人-异种嵌合体,但这项技术将会为再生医学带来无限的希望。

  嵌合体灵长动物

  昆明理工大学和中科院的研究团队曾利用ESC成功生成了食蟹猴嵌合体胎儿。研究显示,在特殊培养条件下生长的食蟹猴ESC(cESC),能够整合到宿主胚 胎中发展成嵌合体。这种培养条件改变了cESC的生长特性、基因表达图谱和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将其诱导到类似naive的状态。

  这些cESC在注入桑椹胚之后形成了嵌合体囊胚。研究人员将囊胚移植到代孕母猴的体内,使其发展成为嵌合体胎儿。进一步研究表明,cESC对三个胚层和生殖细胞前体都做出了贡献。

  这项研究向人们展示,用ESC生成嵌合体猴子是可行的。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进行多能性和人类疾病研究。

  猴鼠嵌合体小鼠用于再生医学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葛坚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曾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雄性恒河猴表皮干细胞注入未着床的小白鼠胚胎中,于2006年6、7月间成功培育 了13只实验小鼠。在其中12只小鼠中,检测出了雄性恒河猴基因,分别分布于角膜、视网膜、皮肤、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等组织中。目前存活的3只小白鼠 中,有2只已在皮肤和血液中发现了猴基因。

  “猴鼠嵌合体小鼠”的成功培育,意味着建立了一个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研究以及人工器官构建研究的技术平台。这项实验为组织工程化生物角膜 的培育与视网膜视神经再生等研究提供了种子细胞,为人工培育再生细胞、组织和器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青光眼、糖尿病、老年痴呆等人类疑难杂症的发 病机理和防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