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精准医学是否还有分析仪器的机会

2016.12.23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精准医疗下,分析仪器到底有多少机会?POCT流行,Elisa横行,分析仪器到底该如何切入医疗诊断?太多的问题,摆在“精准医学”这四个字面前。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詹启敏

  “到目前为止,‘精准医学’还只是人们对此了解的冰山一角。”詹启敏说。这是在第二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的发言。

第二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暨Science专刊发布会现场

  12月24日,第二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暨Science专刊发布会上,包括詹启敏等国内从事医学诊治、医学检验的一流学者汇聚,探讨精准医学能为疾病诊治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专业人士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精准医学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该概念之后,泡沫论、阴谋论等说法不绝于耳,而对于精准医学最为关注的癌症领域,却又体现出对精准医学的渴望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需求。

基因组学的天下?

  与会专家多对基因组学提出了浓厚的兴趣。詹启敏在演讲中,把基因组学列为精准医学发展的第一个关键因素。

  “今天的健康概念和过去不一样了,它涵盖了整个生命周期,覆盖了健康的全过程,涉及到健康的多个环节。”詹启敏说,在他看来,基因组学的大规模应用,是精准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詹启敏也提出,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对精准医学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冰山一角”,诸多学者都对此认同,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还所知甚少,而对于生命科学的诸多细节,比如代谢组学,研究还确实处于“冰山一角”的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高友鹤

  “尿液是因人体状态变化而变化最显著的代谢产物,相比之下,它比血液的变化更多。”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高友鹤说,他坚持从事尿液的分析研究,并希望通过对尿液的研究,获得更多同仁的支持和合作,从尿液的变化,建立与疾病的关联分析。

  而事实上,高友鹤如此演讲的原因是,大家更愿意集中于对血液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与尿液相比,血液的变化没有尿液那么复杂,并且也有很好的样品收集机制。

  高友鹤在多年对尿液的研究中,逐渐发现了一些人体摄入与代谢之间的关系,他呼吁医学界关注对尿液的分析,在这方面,液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还表示,目前对癌症标志物的检测往往是靠Elsa试纸,每片试纸只能检测一个标志物,而随着质谱仪价格的下降、单位检测成本的下降,质谱仪用于临床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主任 王成锋

  不同的癌症,对精准医学的理解,似乎也存在不同。胰腺癌,作为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癌症,其研究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主任王成锋就对精准医学提出了问题:精准医学是解开胰腺癌防治的金钥匙吗?“病因不明”的肿瘤能否进行精准治疗?缺少太多基础研究的背景下,人们对癌症所知甚少,而胰腺癌,目前的治疗手段,也已到了自己的“天花板”,患者很难有较长的生存时间。

分析仪器介入治疗过程

  精准医学的发展,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思路。对精准医学而言,对癌症的诊疗,是重中之重。在对癌症诊疗的分析中,相同的癌症,在精准细分之后,所获得的诊疗效果皆然不同。而在对这些患者的监测中,分析仪器起了较为关键的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 韩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韩晓红从事了分析仪器对癌症分析的相关工作,其中,韩晓红研究团队通过LC-MS对人体代谢物的分析,已经找到了一些肿瘤标志物,其中一个有望成为被大家认可的标志物。

  在生物质谱方面,韩晓红亦作了相关工作,据韩介绍,她与毅兴博创合作,利用Maldi-tofMS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辅以PCR技术进行比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她认为,质谱技术在肿瘤精准诊疗中体现出灵敏度更高的优势。

毅兴博创技术总监 陈琛

  在Maldi-tofMS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方面,毅兴博创技术总监陈琛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利用Veristrat分类方法,利用生物质谱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诊疗手段的作用进行评估分析。他认为,对于类似的癌症诊断,可以把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更好的精准医疗效果。

“冰山一角”的共识

  本次会议的与会演讲嘉宾多集中于国内癌症诊疗一线的著名专家学者,但大家对于精准医疗能够为肿瘤和癌症带来机会的看法莫衷一是。这一来涉及到每位学者的研究方向的视野不同,二来,不同的肿瘤和癌症有自己的特点,精准医学在其中的发挥空间也不一样。

  但在对“冰山一角”的理解方面,所有专家都趋于一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张力伟

  “脑肿瘤是威胁人类的重要疾病,它的特点是高复发、高死亡率,并且,人体其他部位的各种肿瘤,都有可能发生脑肿瘤的转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说,“脑肿瘤异性性、变化快,而在对脑肿瘤的研究方面,基础研究还很欠缺。”张力伟说,“在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上的改变与脑肿瘤的关系研究,靶向药物和分子水平的分析还不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兼外科主任 钦伦秀

  “我们对肿瘤还所知甚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兼外科主任钦伦秀说,“虽然分子生物学发展很快,但它在精确提供医学所需的信息方面还存在问题。目前,在肝癌的精准治疗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还面临着包括液体活检、基因检测、代谢组学研究等重要突破。

大数据+分析仪器

  在癌症的精准医疗研究中,绕不开的是足够多的样本研究、足够多的病例,足够多的数据。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 季加孚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多年从事胃癌诊疗研究,在他看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工具的出现,胃癌的精准医疗将迎来新的时代。

  “近期目标,主要是利用目标药物对癌症进行创新性治疗,远基目标则需要创建一个规模、人数众多的人群队列,该队列提供足够多的生物样本、基因信息、生活信息以及所有的电子健康信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 王建六

  在大数据与分析仪器结合方面,也是本次会议大家的共识之一。大数据技术要求足够量的病例样本,从足够的病例样本中,分析出共性数据,从而为精准医疗的实现提供依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即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子宫内膜癌进行了临床预后评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石远凯

   “目前,基于个人基因水平的精准医疗正逐渐成为目前在临床上肿瘤预防和治疗的主流,个体化医疗、伴随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关键。伴随诊断通过在DNA、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蛋白、基因异常,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确定最佳用药人群,识别患者对某种治疗方式可能增加的风险及副作用,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说。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解云涛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乳腺外科主任解云涛主要从事乳腺癌的诊疗研究,他所领导的团队完成了5931例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的检测,确立了BRCA1/2基因胚系突变与中国家族性乳腺癌的相关性。“这些研究有助于建立合理的个体化治疗体系,使患者能最大程度地从治疗中获益。”解云涛说。

  在获取大量病例方面,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人口众多,因而在各种学术合作中,病例样本往往是其他国度学者不具备的。

Science专刊发布

Science精准医学专刊发布启动仪式

  在本次会议上,还有一项国内学界的突破性进展。经过努力,国际知名学术基刊Science出版了精准医学专刊,并在本次大会上进行了发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