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生化与细胞所等揭示Onconase抗恶性间皮瘤的新机制

2012.5.17

  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于4月24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刘默芳组关于Onconase抑制恶性间皮瘤细胞microRNA(miRNA)表达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与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王庆诚教授合作完成。

  Onconase是从北方豹蛙卵或胚胎中提取的一种核糖核酸酶,是RNase A超家族中最小的成员,目前已被欧盟、澳大利亚和美国FDA批准作为罕见病药物(Orphan drug)用于恶性间皮瘤临床治疗使用。因接触石棉是其主要诱因,恶性间皮瘤也俗称为石棉癌,该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Onconase特异性地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对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的临床试验目前也正在进行中。然而,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Onconase的细胞毒性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刘默芳研究组研究生乔萌和祖立东等发现,Onconase对恶性间皮瘤细胞的miRNA表达具有普遍下调作用,而对细胞中一些oncomiR(如miR-155和miR-21)的下游靶基因,如socs1、pten、pdcd4等肿瘤抑制基因有明显上调作用。有趣的是,该工作发现Onconase降解miRNA前体,而对miRNA成熟链无明显作用;与之一致的是,Onconase抑制Dicer对miRNA前体的加工、降低Dicer生产成熟miRNA。进一步的研究发现,Onconase对miRNA前体的切割位点偏好于U-G和U-U。

  该工作揭示了Onconase抗癌活性的一种新机制,完善了Onconase的抗癌作用机理,为与Onconase有关的更加合理、有效、安全的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及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