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300名老科学家成长资料将在北理工保存展示

2010.7.03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暨“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签约仪式会场

  7月2日上午,在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举行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暨“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项目签约仪式。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仪式上表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一期工程要在3年内完成300名老科学家的采集工作,采集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和图像资料等,这些资料将充分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思想、观点和理念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分别代表中国科协和北京理工大学签署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项目协议书和“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合作协议书。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和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分别致辞。

  “老科学家是共和国科技发展历史的活档案,他们的学术成长历史本身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冯长根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协根据国务院审批通过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一期工程要在3年内完成300名老科学家的采集工作,要充分采集反映老科学家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对日后科学成就产生深刻影响的工作环境、学术交往中的关键人物、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以及真实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思想、观点和理念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的各种资料。

  冯长根介绍,这项工作庞大和芜杂,中国科协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建设采集工程馆藏基地和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委任其负责全部资料的整理存储以及数据库建设、维护和展示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院士认为,中国科技人员数量已居世界首位,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及时建立集长期保存、文化传承、学术交流、科技创新功能为一体的长期机构和长效机制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发展举措。

  胡海岩表示,设立“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将在促进科技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协正式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

  据悉,“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的前身是2002年中国科协委托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建设的“中国科协特藏室”。截止2009年12月,中国科协特藏已收集到会议论文约9000余种,各省、市协会提交的论文集3127多种,全国学会提交的论文集3784种,期刊1500余种,院士文献360余种。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