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佛山综合整治出成效 汾江河水三年变清

2010.8.09
  记者近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汾江河边看到,河道中生态浮岛花红叶绿,在浮岛周围,一群小鱼在追逐嬉戏,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佛山市中山公园附近,市民们围坐在汾江河畔的参天大树下纳凉聊天。这个原先让人退避三舍的臭河沟,如今成为了佛山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河流清则城市兴,汾江河不再是佛山人民的负担,而成为一张体现岭南水乡特色的城市名片和这座城市的无价之宝。

  按照佛山市的工作部署,汾江河生态治理工程分3期实施。3年治污,使汾江河的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主要水质达标率逐年提高,“不黑不臭”、“三年江水变清”的整治目标基本实现。

  今年3月水质监测结果发现,汾江河水质状况比2008年3月有了很大改观,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4项重要指标分别改善124%、11%、40%和20%,水质从劣Ⅴ类基本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出席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时指出,汾江河整治工作很不简单,很了不起,是佛山的一个亮点。

  汾河江水三年变清,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来佛山市对汾江河的综合整治。

  母亲河变排污沟

  汾江河整治启动

  汾江河流经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全长25.5公里,流域面积达260多平方公里。上世纪70年代的汾江河碧波清澈,渔舟唱晚,风景迷人。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佛山市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汾江河沿岸聚集了大量的排污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纺织、漂染、皮革、化工、电镀等污染企业,五颜六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汾江河,汾江河成了名副其实的“排污沟”,变得又黑又臭,市民们避之不及。这条孕育了佛山文化的母亲河,成为佛山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2008年2月,佛山市委、市政府以背水一战的气魄和决心,提出了汾江河整治目标:力争“三年江水变清”。为此,佛山市成立了汾江河综合整治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陈云贤担任总指挥,副市长邓伟根担任执行总指挥,市、区、镇(街)分别成立汾江河整治办公室,协调推动整治工作,并签订整治责任书。陈云贤提出要放胆闯、放眼看、放手干,坚定了信念,打消了顾虑,一举吹响了汾江河综合整治的号角。

  整治污染企业

  控制外排污水

  汾江河沿岸涉及工业废水排放的企业约有140多家,排污口200多个,并且这些企业大多污染重、耗水多。

  “要想让汾江河水变清,关键在于关迁这些沿岸企业,控制、截断污染源,减少污水的入河量。然而,关迁企业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阵痛,这对地方政府而言无疑是严峻的挑战。”邓伟根说,“佛山市提出‘宁可掉一点GDP,也要把污染治理好’,在淘汰落后产能和培育新兴产业中寻求平衡,在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持经济发展中寻求平衡,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相关部门对汾江河流域两区7镇街污染重灾区频出重拳。3年来,共关迁汾江河沿岸企业99家。”

  南海区罗村街道位于汾江河上游,由于早期开发缺乏整体规划,罗村段沿岸土地利用率低,建有大量低矮厂房。其中,盘踞在罗村街边半个世纪的28个煤场,占地约90多亩,堆放量约1.2万多吨。由于煤炭均为露天堆放,未配套相应的环境治理设施,飞扬的煤尘不但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每当下雨时,雨水冲刷煤场形成的污水都会进入汾江河,影响了汾江河水质。为了拔除这个污染黑点,罗村街道在半年内对所有煤场实施全面的关停、搬迁。在铁腕整治下,截至2008年10月,28间煤场已全部搬迁完毕。如今,这里腾出来的土地已经改头换面,成为航空物流基地。

  整治过程中,禅城区出台新政策,鼓励村组织积极改造企业关停的厂房,规定关迁后的空置物业若成功改造并引进先进企业,5年内可获每月2元/m2的租金补贴,大大提高了村组织关迁企业的积极性。目前,禅城区流域内的南北大涌、南北二涌、丰收涌等七大重点内河涌的污水已被截住,不再直排汾江河。

  据统计,3年来,佛山市共开展执法活动700多次,出动执法人员近6000人次,清拆违章建筑面积累计达13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达17万平方米,昔日垃圾成堆的汾江河两岸已重现花江柳绿。

  企业升级改造

  调整产业结构

  佛山市治污的过程,也是淘汰落后产能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佛山市以污染治理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倒逼企业进行整改,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形成了环境保护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佛山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永泰告诉记者,佛山市编制完成了《佛山市汾江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对全流域搬迁关闭企业空置地块的产业规划与定位做出了明确指导,引导在沿岸引入如光电产品销售、金融服务等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打造区域产业集群,继而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岭南水乡特色的流域产业带。

  对沿岸高污染行业企业,佛山市综合运用“情、理、利、法”措施,使企业了解政策导向,主动配合整治。同时,佛山市确立了“只赶走污染,不赶走企业”的工作思路,帮助污染企业改造升级,实现废水零排放。这一举措,使本该关迁的13家企业得以保留,缓解了企业转移、员工安置等大量社会问题。截至今年6月,汾江河流域内由于产业提升和企业整治,实现每日削减化学需氧量6吨。

  升级改造也让不少企业尝到了甜头。华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汾江河沿岸,是一家有44年历史的企业,原来对环保工作极不支持。后来,市环保局将这家企业列入了污染“黑名单”并向全社会公开。董事长何国柱说:“被公开后舆论压力很大,我们意识到,如果再不治理污染,污染就要把企业赶走。”经过3年的努力,华昊公司实施了三级水循环利用,去年年底,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把排出的冷却水全部循环使用。原来企业的年排水量达60多万吨,每年光水费就需要三四百万元,现在每年只需要50万元就够了,节约了很大一笔开支。

  环保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企业开始由被动环保变成了主动环保。“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由博弈变成了合作。”杨永泰深有感触地说。

  建污水处理厂

  设置生态浮岛

  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运与否,直接影响到佛山治水的效果。3年来,佛山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大力建设汾江河流域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网,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共10家,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6.5万吨/日,整个汾江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11万吨/日,理论上可以将汾江河流域每日排出的100万吨工业、生活污水全部处理。

  要想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管网建设必不可少。邓伟根说,汾江河计划建设管网总长度为654.5公里,目前已经完成475公里,完成建设任务的73%。

  佛山市还从汾江河自身入手,设置生态浮岛,利用再力花、美人蕉、风草等根系较发达、耐污力和吸污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对水中的富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并降低化学需氧量,实现水体的自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