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施超欧高工:色谱自我的最高境界

2010.10.11

  分析工作者的成就感:积多年经验 解决分析难题

  最让笔者惊讶的是,施老师原来研究生是学生物化学的,到了分析测试中心后才开始从事色谱分析方面的工作,他说,一般一位热爱分析事业的研究者,要经过至少5年的锤炼,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帮助客户解决现实的分析难题。

  比如不久前,有家化妆品企业送来样品要求测定葡萄糖酸锌。化妆品的基体非常复杂,杂质干扰很大,而其中要测定的目标物葡萄糖酸锌含量只有万分之几。葡萄糖酸锌本身紫外吸收很弱,液相色谱保留也非常弱。所以摆在眼前的难题就是:既很难和基体分开,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检测器。但施老师接到该样品就“心中有数”,让学生马上用电导检测器试,如果可以的话就上安培检测器。学生很是不解,但试后果然信号较强,只不过用安培检测器时碱性很强,葡萄糖酸锌的保留很弱。这时,施老师又大胆放弃大家经常采用的有机酸柱,而采用糖柱来测定,果然保留大大增加,待测物和基体干扰得到极好的分离。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分析速度,最终改为用保护柱(糖柱)来做,也能和基体很好地分离。而这时用安培检测器,灵敏度已经高到可测定样品中万分之几的葡萄糖酸锌。关于为什么选用安培检测器,施老师说“虽然以前文献只报道过用电导检测器,但一看化合物的结构,看到它有一个羧基,四个羟基,所以就知道理论上可以用安培检测器。”而选用糖柱是因为要让目标物有强的保留,才能和基体干扰彻底分开。这种“反常”的思路是基于对化合物特点、对仪器性能、对柱子特性都要有很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分析的难题,而且前处理简单,一步处理后稀释即可进样分析,用保护柱还可以很快出结果,达到了在复杂的化妆品基体中快速测定万分之几浓度葡萄糖酸锌的效果。

 

  以“色”为友,义务为广大色谱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

  本世纪初,笔者尚在读书期间,就知道施老师在网络上的鼎鼎大名,是一位色谱高手,但就是不知道是谁。多年过去了,当网名与真人对在一起时,笔者忍不住一定要问“为什么您愿意花那么多的精力在网络上,无私分享自己的色谱经验,帮助大家解答问题? ”

  施老师静静地思考了一会,缓慢地道出自己在网络上的心路历程。

  “我虽然1995年开始从事HPLC分析,可以说当时是一个人蒙头蛮干,没有同行的朋友,虽然自己觉得还可以,但总觉得进步不快,很难再升华;于是我开始关注网络上的色谱。当时网络还不普及,大多数是新闻类的东西,真正关于自己专业的内容非常少。2000年底,当时有一个“色谱之家”吸引了我,从此我踏入了网络的色谱世界。

  这个就是后来‘中国色谱网’的雏形,2001年,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在‘中国色谱网’上创立我们的家园,每天不知疲倦地花很多时间与色谱网友交流讨论,解答网友们的各种问题。在此期间,认识了很多的色谱朋友,接触了不少的厂家,这对我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依靠网络,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打开了通向外界的门,自己对色谱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这种互助的方式,真的非常好!可惜现在工作繁忙,有了自己的家,很难长时间再泡在网上,但我的心依旧。

  虽然现在很少在网上直接发帖子回答问题,但还是保持与广大色谱网友沟通的平台,我和几位志同道合者建立了很多个色谱QQ群,仅‘离子色谱’就有4个(8322724,81052181,81839666,93865010),群内有600多人,够大了吧!到年底,将会建立一个500人的超级离子色谱QQ群。如果有人问我,我仍旧无偿义务为大家提供技术支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色谱工作者的水平,才能从问题中发现答案、提高自己,并从中找出乐趣。因为,色谱已经融入了我的身心,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我将我今后的一生奉献给我们的色谱事业。

  如果有时间,我会把我的经验和总结写在我的博客里,呈现给大家。”

  桃源谷博客:http://sepublog.com/blog/?3/

  分析测试百科网博客:http://www.antpedia.com/1909

 

  研究生培养的独特方式:科研加实战并行

  施老师在研究生培养上也颇有心得,在他的实验室,研究生既做科研、又做测试,虽然比较忙和辛苦,但是一方面会获得较高的待遇;另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毕业后可以较容易地找到称心的工作。目前毕业的5名研究生中60%进入了戴安公司,另2人在政府检测机构工作。当然,同时做科研和测试对师生都有比较高的挑战,做科研是探索性的,可以失败,可以长时间探索;而做测试一定要按时按量,并一定要求做对、做准, 时间上控制很严。他说,“我的课题组前几年很难招到好学生,经过这几年的研究生培养实践,这两年我可以挑选越来越好的学生,学生之间竞争很激烈,比一些大牌教授还吃香。她/他们一年级来实验室不到半年就可接客户的样品了,比起几年前整整提前了一年多。”

  施老师在培养学生方面,舍得投入,他说,现在导师的研究生数量多,做仪器分析的如果没有仪器就等于没有工具,很难培养出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一般分析专业的学生3-4人平均有一台仪器已经不错了,而像他这样平均一人三~四台的配置(以一届为例),可以说国内找不出第二个,而且实验的耗材只要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管多大的代价都会满足要求,不会有经费的限制。在充足的仪器条件下,一个学生其实同时在学习几台,效率高,所以现在很快能进入角色。而学生也感到非常充足,非常努力,因为他/她们明白,毕业以后很难再遇到这么好的学习和实验条件。

  从周末几位学生在实验室努力地做实验,就可以看到施老师培养学生已经很见成效。施老师还表示,今后还会更多地让学生出去参与学术交流,比如这次离子色谱会,施老师就带领自己的4个学生到青岛,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见识。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