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新能源汽车应摆脱对政策依赖才能产生更强竞争力

2016.1.28

  工信部在《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规划当中提出,2020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超7成。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截至2015年10月上旬,已经有80个地方城市出台新能源汽车政策190多项。

  2016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2015年全年销售数据出炉,33.1万辆的成绩稳居世界第一。这一数字是2014年的3.4倍。在当前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涨势喜人,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刚刚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媒体恳谈会上,相关人士就当下我国电动汽车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销量来看,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实现销量突破3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这个数字到底说明了什么?我想有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把电动汽车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推进和促进的政策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比较全面。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角度、激发用户角度,还是从基础设施完善、商业模式开拓等方面政策都已涉及且力度较大,产生了很强的激励作用。其次,这个数字说明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从基础的技术来看,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第三,这个数字背后还反映了中国各个城市和全社会对电动汽车,或者是新能源汽车的认同程度在提升,潜在用户在扩大。很多试点城市,通过政策感召力和环境问题的倒逼压力,使大家越来越感觉到清洁能源这条路必须要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必须要走。这是不容易的,因为地方政府也要掏真金白银,也要拿出很多资源。所以当前的成绩非常可喜,为电动汽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新能源汽车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不少。根据我国多年发展经验,当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很容易把企业的主要资源吸引到产能扩张,从而忽略技术前进,忽略在技术上如何打好基础,有更强的竞争力。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辆稳居全球第一,但是中国电动汽车军团的实力超过跨国公司了吗?显然不是。比如,当前中国电动汽车的产量和市场规模都超过了德国,但这只不过是德国的汽车企业在电动汽车上还没开始发力,不能认为我们在技术上实现了超越。在电动汽车的技术积累上,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我们的技术没有过关,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销售规模,是政策驱动的结果,不完全是市场。特别是在和主流燃油车相抗衡的领域,政府补贴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政府补贴马上撤掉,电动车市场会受很大影响。所以销售数字并不代表我们技术真正过关,能够和主流燃油车抗衡,现在我们还未达到这个水平。

  到目前为止,电动车还是一个对政策高度依赖的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应该开始逐渐变化。国家的激励政策开始出现退坡,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应逐渐把政策性市场变成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市场,而不是单驱动。

  我的主张是,政策必须是双向的,既有正面的激励,也有反向的倒逼。比如,燃油车碳排放必须要支付更多的成本,把支付的成本作为对做零排放汽车的一种激励。而通过交叉补贴,政府的财政补贴就可以退出。

  作者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

  发言摘要

  推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

  随着国内环境能源的约束增强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需要对现有的法律政策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提升环保安全的要求。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尚属于探索阶段,加上传统汽车的技术改进对当前的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汽车轻量化设计、减少发动机摩擦、柴油清洁化等,都应该是其中的方向。当然,也应该继续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汽车发展的模式应该是汽油、柴油、天然气、电动、氢气等多种能源共存。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要注意处理好既鼓励各种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的探索,又不能使企业为了获取政府补贴而选择机会主义的套利行为,这是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需要总结和汲取的经验教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新能源汽车“心脏”还需更强健

  动力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我国动力蓄电池产业虽有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目前这个行业还呈现出小、散、乱的发展局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也比较严重,正负极材料、隔膜等关键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还不高,蓄电池管理系统集成及控制技术比较薄弱,行业实际的有效产能并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国内主要的制造装备企业技术优势不明显,整体上我国动力蓄电池产品在性能、质量和成本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的需求。尤其是在安全性能方面,产品测试评价和整车应用验证还不够充分,现阶段还需要加快解决短期内产品供不应求,系统集成和一致性保障能力薄弱,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