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环境健康素养提升须过“三道坎”

2013.11.21

  “雾霾天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看上去清洁的水不一定安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接触辐射,但不用谈‘核’色变”……

  针对当下公众关心的环境健康问题,环保部上月发布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不过,对于该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中国公众的环境健康素养和意识,专家们似乎更多的是持保留态度。

  “技术上比较好解决,而政策和理念上的改变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在日前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举办的《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科普沙龙活动中,多位专家表示,如何为指导方案破题将是重中之重。

  公众之困:要健康也要享受

  北京市海淀区某烧烤店门前,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伙计飞快地闪动着蒲扇,炭火上的肉香夹杂着股股青烟扑面袭来。

  “我也知道路边烧烤不卫生、不健康,但没办法,就是好这口儿。”坐在旁边的顾客吴先生告诉记者。

  其实,除了口感上的依赖,烧烤同样关乎着许多人的生计。

  “我和丈夫来北京10年了,没什么文化,所以一直以此为生。”一位在西四环北坞村附近做烧烤生意的河南女老板向记者抱怨说,“今年不好做了,查得紧,客不多。”

  作为指导方案的撰写人之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研究员张金良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了炭火烧烤中暗藏的隐忧:“烧烤中的木炭不完全燃烧程度很大,产生的合成有机物会很多,比如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此外,烧烤主要是以肉类为主,烤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这对人体是有致癌作用的。”

  不过,对于公众明知很多东西不健康却还要吃的行为,张金良也给予了理解:“我相信国家推出这个规范是有良好用意和初衷的,但也必须承认它在现阶段的局限性。很多传统和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的,老百姓也要生活,所以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的自觉努力和共同推动。”

  学者之困:吃力不讨好的科普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科普工作日渐重视,然而,在有关专家眼中,这份差事难免有些吃力不讨好。

  “做科普的人有时候会很被动,因为别人听不进你讲的道理。我曾经就被人当成了‘过街老鼠’。”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赵仲龙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回忆起了早年在一档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的不堪遭遇。

  赵仲龙表示,激励机制的缺乏是造成科普工作行路难的重要原因。

  “科普文章都不算是科研成果。”张金良也表示,很多年轻科研工作者面临着晋升与生存的巨大压力,“这只能通过申请课题或发表论文来实现,没有别的选择。”

  环保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建生对此表示认同。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坦言,同仁背后的冷嘲热讽也会让科普雪上加霜。“如果你做得太多,别人就会说你爱出风头、爱表现。而且,领导也不会觉得这是你的本职工作。特别是环境健康领域,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现实压力的确很大。”

  此外,“怕犯错”也是科普的一大劲敌。

  “大家都不希望犯错,但这恰恰可能犯下了错误,造成科学的失语。”张金良认为,在某一特定阶段,在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还是要给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即便它在未来可能是错误的东西,但科学研究本来就是在不断犯错中前进的过程。科学家要有担当,公众也要有包容。”

  部门之困:“半壁江山”难作为

  那么,作为指导方案主推部门的环保部,情况又是如何呢?

  “环境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在环保部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王建生痛言,从2004年至今,全国的环境健康工作在环保部中只有“半个处”(环境健康管理与气候变化处)、一个人的建制,地位非常轻微。

  他同时表示,即便是在卫生部,环境健康问题的排名也很靠后。“前面有传染病、计划免疫、妇幼卫生、学生营养等一大串,等到环境健康的时候都不知道排到哪里去了。”

  此外,新修改后的环保法也遭到了有关专家的质疑。“环保法的修改没有体现出对健康的足够重视,仅是泛泛一提。”王建生表示,日韩等国有专门的环境健康机构和单独的环境健康法,中国在此方面还差得太远。

  他进一步介绍说,在国外,环境健康损害赔偿法对于排污企业就像一把尚方宝剑,一旦违反,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会非常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新环保法第二稿征求意见时,曾有专家专门把环境健康问题列入其中。然而,待到第三稿时,环境健康却不见了踪影。

  那么,如此重要的立法条目缘何遭冷遇?

  王建生认为,这首先是一个主动回避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健康侵权的重要性,但就是不往里面放。”

  此外,囿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健康立法依然前路多艰。“这并不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只是没有能力去做,未来还需要一个共同推动的过程。”王建生强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