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PCR产物电泳条带为什么被“劈开”了?

向各位老师请教:PCR产物跑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如图。电泳条件:100mV,30min
marker大小分别是100,200,…600bp
预期的PCR产物条带大小是488bp,不知道为什么出现了两条距离很接近的条带,个人感觉不像是引物二聚体。请各位老师帮忙分析分析原因,谢谢!


22816653.jpg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爱老虎游tt (2015-9-01 18:02:31)


    奇怪的是,当把这种PCR产物进行酶切,再电泳时,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条带都很清晰而完整。见下图


    85139941.jpg

  • 969 (2015-9-01 18:02:49)


    这种情况我在扩增actin的时候遇到过,当时我做半定量,但是内参和目的循环数不同,所以我在25个循环是拿出actin管子,跑胶就出现了和你类似的情况,我当时分析是因为没有进行后续的72度8min这一步,导致有些扩增产物没在尾端加上一些polyT,从而小了几十个bp,但是显然不适用你这种情况,有别的同志也遇到过这种奇怪的现象吗?都提出来探讨下,说说可能性吧。
  • 爱老虎游tt (2015-9-01 18:03:05)


    嗯,我们没有省略延伸的步骤。
    但是分离的DNA似乎放的有点久了,会不会跟这个有关系呢?
  • 爱老虎游tt (2015-9-01 18:03:28)


    我在小木虫发的帖子有站友说是胶做的有问题,上下浓度不一致,所以出现了两条带。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酶切产物看不出问题呢?两者用的是同一批凝胶。
    另外我个人猜想这种情况下(表层和底层之间出现了密度梯度)条带是不是应该拉的比较长,而不是分为两条?
  • 爱老虎游tt (2015-9-01 18:03:46)


    我也觉得不应该是胶滴问题,DNA放久似乎也不可能。
    问下,你扩增的是cDNA产物吗?如果是,有可能你的cDNA体系里面混有痕量的基因组DNA,这样会导致扩增出两条带的情况。比如,这两者中间刚好就隔了个20-30bp的内含子么。
  • 爱老虎游tt (2015-9-01 18:04:28)


    我们的模板不是cDNA.今天查了查,这种现象好像叫做“ghost band”,在western blot和微卫星序列的PCR中比较常见,不过机制可能与我们这个不同。我们的实验是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
    还有个师姐说可能是扩增产物自己形成了环。在网上说的,说的不是很清楚。有机会再问问她。
  • 969 (2015-9-01 18:04:52)


    扩增产物自己形成了环
    这个有点意思哦,难不成是扩增产物自身形成了某种稳定的2级结构吗?产物还是一样的产物,但是由于有空间构象的不同,从而导致跑胶时出现这样几十个bp的微小差异,这样倒是有可能解释你说的这种现象哦!有达人能给出科学点的解释吗?
  • dior (2015-9-01 18:05:07)


    这种现像很像是用不对称对引物扩增导致,跑得快一些的是单链,后面的是双链,当酶切时,双链切断,单链仍在
  • baidukk (2015-9-01 18:05:25)

    这种情况我在扩增actin的时候遇到过,当时我做半定量,但是内参和目的循环数不同,所以我在25个循环是拿出actin管子,跑胶就出现了和你类似的情况,我当时分析是因为没有进行后续的72度8min这一步,导致有些扩增产物没在尾端加上一些polyT,从而小了几十个bp,但是显然不适用你这种情况,有别的同志也遇到过这种奇怪的现象吗?都提出来探讨下,说说可能性吧。

    ===============================================================================================================

    72度停留5-10分钟,竟然可以延伸出polyT,而且还有几十个之多,我以前没有见过相关的资料,不知如何得到的这样的结论的?
    一般的资料显示,停留这步主要还是保证产物的完整性,另外还会加A(TA克隆的依据)。环化的可能也不大,没有结构的基础!!楼上的解释可能更接近事实!
    另 楼主是否可以将详细的实验细节说明下,比如用的什么模板,引物,PCR的步骤等!
  • 爱老虎游tt (2015-9-01 18:06:06)

    我们并非采用不对称PCR方法,而是经典方法,体系配制错误造成不对称PCR的可能性比较小(多次重复的结果)。之前未能提供实验细节,对不起各位。我将尽快发上具体实验条件(师姐的实验,我是助手)。
    不过即使是不对称PCR,酶切结果似乎也不改如图2那样。因为它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结果,没有多余的条带。
    另外还想请教,单链是否能被酶切?
  • 爱老虎游tt (2015-9-01 18:07:05)


    相关疾病: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实验目的:检测目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X
    体系配制:10×PCR Buffer  2.50
    10mM dNTPs   0.40
    Taq DNA聚合酶(2U/ ) 0.40
    正向引物(25uM) 0.4
    反向引物(25u M) 0.4
    ddH2O   19.60
    模板(100ng/ ) 2.00
    总体积  25.00
    PCR条件
    94 C 变性 5min;
    94 C 60s,60 C 30s,72 C 45s 共35个循环;
    72 C 延伸 2min;
    预期PCR产物为488bp
    酶切反应
    经Mnl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SS基因型在胶图中有两个片断(285bp和203bp),SX基因型有三个片断(285bp、248bp和203bp),XX基因型有两个片断(248bp和203bp)
    电泳条件
    3%琼脂糖凝胶,110V,1小时20分钟,大的水平电泳槽,正负电极间距离有24cm
  • chengjie79 (2015-9-01 18:07:22)


    我就是那位师姐。谢谢各位的热情帮助。希望这个问题能早日解决。
    另外,我发现国外发表的一篇论文(也是做这个基因的同一位点的多态性)的PCR产物电泳结果和我是一样的,也有条很靠近的条带,而酶切结果也是不出现此条带。
  • feiya (2015-9-01 18:07:45)


    个人意见:
    战友可以考虑提供该国外论文的原文,给各位战友参考
    也可以考虑直接email 给该论文作者,询问论文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欢迎大家集思广益,继续讨论~
  • 969 (2015-9-01 18:08:02)


    72度停留5-10分钟,竟然可以延伸出polyT,而且还有几十个之多,我以前没有见过相关的资料,不知如何得到的这样的结论的?
    一般的资料显示,停留这步主要还是保证产物的完整性,另外还会加A(TA克隆的依据)。
    yes,我搞错了,72度8min的目的是为了加上polyA吧,我随手写成了polyT,但是这个现象确实是我遇到过,而且不止一次,在PCR完成后不进行72度这一步,确实会出现2条带,大小相隔很近。
  • shkudo (2015-9-01 18:09:03)


    不是polyA,一般只能加一个,加两个的概率要低好几个数量级!
    另外,同意版主的意见,把原文传上来,大家一起分析,毕竟很多人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969 (2015-9-01 18:09:30)


    长见识了,看来我对我实验出现双带的理解一直是错误的,72度处理8min原来一般只能加上1到2个碱基A,之前一直想当然了,呵呵!3q。
  • am10 (2015-9-01 18:09:47)


    我做PCR实验时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这是引物的不特异,也就是说该引物可以扩增出除目的带以外的其他带,但是,你的酶切位点只存在于目的带上,所以酶切后是正常的。
  • jude (2015-9-01 18:10:04)


    会不会是有多个拷贝?拷贝之间差异很小,酶切结果一致?
  • 爱老虎游tt (2015-9-01 18:10:41)


    ……那么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哪去了?为什么酶切后的电泳见不到它们?
  • toy (2015-9-01 18:11:00)

    这是国外论文的原文地址:cuturl('http://circ.aha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95/12/2628'),在 Figure 1 上。
    我也会尽快和作者联系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