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李春浓:专攻爆破的“隧道工状元”

2013.8.26

  科技追梦人

  灯光昏黄的掌子面上,李春浓端着风钻,两脚楔在钢架平台上。6米长的钻杆突入石体,钻洞里流出鲜血一样的红泥水。

  工人们把隧道推进的前沿叫做“掌子面”,在石林隧道,150平方米的掌子面上,最多有12个工人一起钻孔。震得石粉弥漫,周围谁喊话也听不清。

  “记得第一天上班,我手震得没感觉了,吃饭时麻得端不起来碗。”李春浓说。在开十几分钟车才能到达的石林隧道深处,他是钻爆工的头儿。

  钻好了洞,布药,大家撤到200米外。一声闷响,隧道又炸深了几米。等通风机吹散了烟尘,工人们就回去,期望看到尽量光整的洞壁。

  李春浓,一位外貌像普通农民,有些腼腆的中年汉子,是中铁一局五公司的一名钻爆工人,打隧道的专家。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凭借对钻爆技术的热爱,屡创行业纪录。云桂高铁上18公里长的石林隧道,是李春浓参与开挖的第11座长大隧道。

  勤学苦试做状元

  1973年,李春浓出生于四川南充农村。父亲是中铁一局五公司的一名筑路工。初中刚毕业,李春浓就跟着父亲进了隧道,搬石头、砌边坡、挖水沟、扛沙袋。

  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干过各种重体力活的李春浓想,自己好歹得学个技术。他挺喜欢打钻的活儿。

  师父给他简要讲解了技术要领后,就带他进了隧道。师父抱起风钻在岩石上钻眼,很轻松。他的风钻却怎么也抱不稳。

  “既然干了,一定要干好。”李春浓性格执拗,一边观察和研究技术要领,一边向师父们虚心请教。

  当时和他同时学开挖的工友张文回忆,一个月后,李春浓就能独立司钻,基本学会根据不同地质进行布眼钻孔的关键技术。

  1994年,在宝成复线皇泽寺隧道施工的李春浓,由于技术过硬,被大家一致推举为开挖班班长。“有一次劳动竞赛,李春浓班组的进度超过了机械开挖班,在全线引起了轰动。”李春浓当年的工友、现任石林隧道项目党工委书记冯立欣说。

  李春浓并不满足。他发现,一茬炮往往只能往前推进1米左右,怎样能少打眼、省炸药,还能提高进尺?施工中,李春浓不断揣摩。

  1996年,在西华山公路隧道施工时,为了掌握“斜眼掏槽法”开挖技术,李春浓买来《隧道开挖技术》等书籍和大家研究。他发现如果钻孔的角度控制在47—49度之间,每茬炮的进尺就会达到2米。工效提高一倍,每茬炮还能少钻20多个炮眼。

  之后,在龙宫隧道施工中,李春浓又试着把炮眼角度调整到54—55度。没想到,每茬炮的进尺提高到了2.8米左右。2003年,“斜眼掏槽法”在全国隧道施工开挖领域广泛推广之时,李春浓班组每茬炮的进尺,在围岩硬度好的情况下,已接近4米。

  随着近年中国基建施工的标准化和精细化,隧道开挖的“光面爆破”要求越来越高。光面爆破,就是爆破完的岩壁接近理想状态,不用过多清理。光面爆破能保持围岩的完整和承载力,最大限度地接近设计值,降低施工成本。

  但光面爆破非常难。工人要按照隧道断面的设计轮廓线,合理布置炮眼。为了熟悉掌握这门技术,2008年在淘金山隧道施工时,平时省吃俭用的李春浓不惜花费7000多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不让任何人碰,包括来工地探亲的妻子。“电脑里的那些资料,是我从网上好不容易搜集的,弄丢了咋办?”

  资料中的那些英文和公式符号让李春浓犯难,年轻的技术人员便成了他的老师。“别看他沉默寡言,可一说起隧道开挖,他的问题没完没了。”同事说。

  李春浓很快学会了光面爆破,为淘金山隧道项目节约了400万元。他的开挖工点,也成为业主和全线兄弟单位经常学习观摩的示范点。淘金山隧道抢工会战,李春浓带领开挖班创造了连续5个月独头开挖进尺最高达230米的施工纪录,一时名震全线。

  2012年,在陕西省隧道工技能大赛上,李春浓荣获第一,被授予“隧道工状元”称号。他还培养出了16个熟练的徒弟。

  粗活细干震高原

  隧道开挖被视为又脏又累的粗活,似乎抱着风钻会打眼就行,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李春浓却从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粗活能干出大名堂。

  正在修建的云桂高铁石林隧道全长18.2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单洞双线隧道,世界最长的岩溶隧道。该隧道地质极复杂,围岩千变万化,共需穿越6个断层和4个破碎带,就好像在果仁冰淇淋里打洞,是全线第一号控制工程。

  “开挖掘进是整个隧道施工的龙头,你有信心当这个龙头吗?”开工时,五公司副总经理、石林隧道项目经理李秀君问李春浓。

  “有啥子说的,肯定拿下!”李春浓毫不含糊。

  隧道进口刚进正洞时就遇到了难题:每次爆破后,隧道的上台阶两犄角都欠挖,需经常返工。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解决。李春浓每天十几个小时蹲在幽暗潮湿的掌子面,一茬炮一茬炮地试验。十多天后,他果断将上台阶开挖从3米处降低到4米处,问题迎刃而解。

  隧道超挖的难题又来了。隧道每次爆破后,底部仰拱两侧呈直角状。而隧道底部设计为弧形,这样,每米进尺要多回填近两立方米混凝土,浪费大。

  李春浓和工友们反复试验,回宿舍后又不停计算论证。一个多月后,他拿出办法,在隧道底部预留1.5米厚的废石渣不清理。在此平面上,下插10—15度布设炮眼,一个下部只要按照弧形角度打4个炮眼,且炮眼深度控制在5米左右,就可以爆出完美的弧形仰拱来。

  在石林隧道,这一钻爆工艺的改进,不但提高效率,还节约成本500余万元。

  让工友们佩服的是,李春浓还搞了一样机械发明。隧道开挖遇到软弱围岩时,每次爆破完,都要及时架设钢拱架,防止坍塌。狭窄空间内架设,磕磕绊绊需要三四小时,又不安全。

  李春浓很早就开始琢磨这个。一天,他从电动伸缩门得到灵感,设计了一个稳定伸缩的顶推装置,固定后将正中拱架平稳升顶到设计位置,然后再拼装焊接两边侧拱架,省力又省时。现在架设钢拱可以轻松完成。这项发明已获得国家ZL。

  “李氏开挖法”在石林隧道大显神威。云桂高铁穿越的无数山洞里,他带领的团队进度最快,保持着一月开挖201米的纪录。

  石林隧道的开挖已接近尾声,速度超出业主预期。其他铁路的同行也来工地取经。有专家认为,石林隧道代表了钻爆法施工的最新技术和最高水平。

  近年来,李春浓通过不断改进隧道开挖工艺工法,已为企业节约施工成本1000余万元。2012年,李春浓因在石林隧道施工中业绩突出,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章。

  一炮相隔生死关

  沉静的大山下,蕴藏着涌水、涌泥、溶腔、危石、瓦斯、坍塌等危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炮后,等着你的是什么。“比如石林隧道,相隔几米远,围岩的级别都会相差很大。”李春浓说。

  20年来,李春浓带的班,没有一起大的安全事故。放完一茬炮,他总是让大家待在安全距离外,自己去查看爆破情况,确认安全后,才让大伙儿进行下一道工序。

  石林隧道一次爆破完成后,李春浓像往常一样,用手电照看隧道顶部。他发现洞顶右上方有条裂缝,无声无息地张开,正下方,是支撑钢拱架的6位作业人员。

  “危险!撤!”李春浓喊道。他们迅疾跑出十多米,只听“轰”的一声,洞顶上一块巨石砸进了钢拱架。

  这样的险情,李春浓已不知遇到过多少次。

  2012年6月28日,石林隧道正洞开挖至2000多米时,李春浓开挖班遇到一个宽约5米、高约四五十米的超大溶腔,先是不断溢水,后来开始涌泥……隧道开工至今,李春浓已经碰到过14个大小不一的溶腔。落石、涌泥和涌水都是极危险的。

  他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人员堆码沙袋、支撑钢模板。为了探明溶腔内部情况,他甚至冒险探进身子查看。排除这个险情整整用了36个小时。第三天下午,浑身泥浆、满眼血丝的李春浓才走出隧道口。

  李春浓从来不逞强好胜,手下工人想多赶一厘米进度他都不同意。为了安全,他罚过钱,辞退过人。

  在淘金山隧道时的一件事,李春浓不愿再提。他的同事告诉我们,2009年7月的一天,李春浓接到亲戚从老家打来的电话,他13岁的孩子溺水身亡。而李春浓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前后加起来还不到一年。

  李春浓奔回老家。一个星期后回到了工地。

  “孩子没人照看。假如他在家就不会出事了。他心里多难受啊。”李春浓的同事说。

  2010年10月,李春浓的第二个孩子在老家出生了。“小家伙很爱挖土机、卡车这些模型玩具。”他说,“在工地上住了一段时间,现在已送回老家了。”李春浓的妻子现在跟着他,住在工地宿舍。

  石林隧道今年10月即将贯通。今后高铁列车经过这条隧道只需要5分多钟,而这其中,凝聚着李春浓和1000名工友奋战3年多的心血。

  李春浓有一个爱好:收集隧道里的石头。遇到重要节点或难忘的时刻,他都会从工地捡块有特色的石头。在石林隧道他收集了13块。他说等隧道贯通,离开工地时,他会把石头埋在隧道口上。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