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张玉奎院士:复杂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

2014.4.24

  2014年4月20日上午,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报告在威海盛大召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作为本次大会的嘉宾,带来了题为《复杂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的报告。

83517_201404241502341.jp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院士

  张玉奎院士首先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历史,人类蛋白质组中的40~99%至今尚未被发现,蛋白质组分析需要更灵敏的检测技术。蛋白质组在定性方面3721个新鉴定的蛋白质中,82.5%是低丰度蛋白质;在定量方面精确度、准确度和覆盖率低。

  对于膜蛋白,发现了双相柱膜蛋白质微反应器,实现酸性条件溶解和碱性条件酶解的兼容,还可以将整个样品预处理时间由16h缩短到1.5h。对于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富集:蛋白质的磷酸化与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1/3以上蛋白质存在磷酸化;8万多个磷酸化位点尚未被鉴定。根据蛋白质磷酸化分析丰度低、干扰大和高度复杂的难点,发展出新一代磷酸酯钛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新材料,可使蛋白质磷酸化鉴定能力比常规方法提高3 倍以上。随后张玉奎院士讲述了糖基化蛋白质富集和糖肽的选择性富集。

  接着张玉奎院士讲到了离子交换附聚型纤维多糖色谱,将硅胶表面磺化使其表面带上负电荷,然后与阳离子纤维素结合,进一步衍生得到附聚型纤维素材料。在毛细管整体柱制备新技术中,制备一种具有高度有序三维孔道结构的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在LC分离中不仅具有反相/亲水相互作用双保留能力,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分离效率,最高柱效可达120,000 N/m。

  新型停留模式二维液相色谱,将捕集柱和稀释液引入到停流模式的二维液相色谱流路中,有效解决了传统二维色谱系统存在溶剂匹配和稀释效应难题。在血样中脂质轮廓分析中,二维液相分别选择HILIC和RPLC分离机理,根据脂质分子的极性头基和非极性尾基的不同进行分离。

  最后张玉奎院士报告了在蛋白质定量新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中,基于二甲基化等重标记蛋白质定量方法,由于核结合能的不同导致的质量亏损,通过高分辨额质谱可以实现微小差异的MS2分辨,形成成对的碎片离子,实现定量。定量准确性几乎可达100%;定量范围可达4个数量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