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哥本哈根会议与末日游

2009.12.30

  席卷全球的《2012》在给观众带来莫名惊恐的同时,却又留下了无尽思索。无论是火山爆发、巨浪滔天还是家园被毁,给人类带来浩劫的始终是我们自己。或许是一种巧合,在电影上映不久,史上最大规模的气候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峰会,参会的政要人数甚至超过了联合国大会。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人们对工业文明导致的全球性环境恶化进行反思,并希望展开合作,尽管其间不免夹杂着政客们的权谋。

  对“全球变暖”的担忧使人们将目光转向那些正在消失的景观,随之出现的是一种叫做“末日游”的新概念。“末日游”最早由美国人提出,他们前往世界各地因环境恶化而行将消失的景区,比如,巴塔哥尼亚高原、南北极的冰川、太平洋上的岛屿、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等。“末日游”后来传到欧洲,如今又进入中国,游客们希望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正面临的危机,并争取在这些景观消失前,捕捉关于它们的最后记忆。

  “爱她,就带她去马尔代夫”是时下颇为流行的一句广告语,让人们对马尔代夫心生向往,可是这个印度洋上由群岛组成的国度正面临着举国消失的危险。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马尔代夫将在100年后被不断上涨的海平面淹没。据说,该国政府已经从每年的旅游收入中拿出相当比例用于购置新国土。不久前,该国总统召集12名内阁官员举行了专门的水下会议,以引起国际社会对海平面上涨的关注,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另一处饱受全球气候变暖之苦的旅游胜地是威尼斯。这座水城曾堪称整个欧洲最精致的景致,其中的许多建筑都有近200年的历史,却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间被海水吞没。由于海平面的上升,经年累月的海水不断冲蚀着威尼斯城的地基,据说,其地基每年下沉约半厘米,若不加以抢救,水城恐怕要沦为水底之城了。

  类似的景观还可以列出一大串:大堡礁的珊瑚群正在逐年萎缩,预计10年后将消失殆尽;南北极的冰川在不断融化,很多游客还未曾见过它们的美丽便已做永别;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积雪将不复存在,如果再有人像海明威那样,描写上面有一只被冰封住的豹子,恐怕要惹得未来读者一阵讪笑。即使是《2012》里成为人类最后希望的青藏高原,在现实里也正遭受环境恶化的侵袭。

  正像哥本哈根会议里那些纠缠不清的利益关系一样,最终给全球环境带来致命打击的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现代文明在过去200年里革命性的进步,无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二战期间美国投掷原子弹时,曾经计划以京都为目标,如果这一幕真的发生,全球游客就失去了一座最美丽的城市。几年前,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政权破坏,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想来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从这个角度思考,不知道今天所谓的“末日游”是否会加剧末日的到来。人们争先恐后地前往图瓦卢、基里巴斯和马尔代夫,只为看一眼即将被吞噬的美丽海岛。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本该得到保护的景观会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使这次峰会远没有达成它所期待的目标。同样,只要我们无法正视人类共同的命运,而把责任推卸于他者,迟早有一天会发现,丧钟其实为我们自己而鸣。

推荐
关闭